21.顏面部癤癰的治療主張:
A.早期切開引流 B.局部燒灼 C.局部熱敷
D.保守治療 E.全身支持療法
22.化膿性頜骨骨髓炎根據臨床病理特點,病變始于頜骨骨松質和骨髓者,稱:
A.邊緣性骨髓炎 B.放射性骨髓炎
C.中央性骨髓炎 D.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
E.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23.由于下頜骨的特殊解剖特點,下列哪種病變容易通過下頜管擴散,導致急性彌散性中央性頜骨骨髓炎:
A.溶解性邊緣性骨髓炎 B.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C.根尖膿腫 D.粘膜下膿腫 E.根尖囊腫
24.邊緣性骨髓炎好發(fā)于:
A.下頜骨升支 B.下頜骨體部 C.上頜骨體部
D.下頜骨牙槽突 E.下頜骨髁狀突
25.邊緣性頜骨骨髓炎死骨刮除術應在急性炎癥后:
A.2~4周 B.4~6周 C.6~8周
D.2個月以上 E.半年以上
26.中央性骨髓炎死骨切除術應在急性炎癥后:
A.2周B.3~4周C.2個月D.3~4月E.6個月以上
27.放射性頜骨骨髓炎,下列正確的說法為:
A.死骨分離時間較快
B.病變與正常組織之間無明顯界限
C.患者全身癥狀明顯,伴發(fā)熱、寒戰(zhàn)、白細胞總數升高
D.一般傾向于積極治療,早期切除壞死的軟、硬組織
E.無需手術,單純高壓氧治療效果較佳
28.嬰幼兒化膿性淋巴結炎應與下列哪一疾病鑒別:
A.川崎病 B.勒雪氏病 C.韓薛柯氏病
D.Horner綜合征 E.Burkitt氏瘤
29.嬰幼兒的淋巴結:
A.淋巴結發(fā)育完善,淋巴濾泡豐富
B.淋巴結被膜厚,淋巴濾泡不成熟
C.淋巴結發(fā)育完善,防御功能佳
D.淋巴結發(fā)育不完善,淋巴結包膜不成熟
E.淋巴結細胞增生活躍,濾泡成熟
30.智齒冠周炎常形成瘺道,其常見部位為:
A.第三磨牙頰部皮膚 B.第二磨牙頰部皮膚
C.第一磨牙舌側牙齦 D.第二磨牙頰側牙齦
E.第一磨牙頰側牙齦
31.嚼肌間隙感染,若未及時引流或引流不徹底,最常引起的并發(fā)癥為:
A.敗血癥 B.膿毒血癥 C.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D.下頜升支邊緣性骨髓炎 E.下頜升支中央性骨髓炎
32.下列關于頰間隙感染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以腺源性感染多見
B.因可導致翼下頜間隙、咬肌間隙、眶下間隙等多間隙感染,故應早期切開引流
C.可由上頜智齒冠周炎導致
D.為避免面部瘢痕和損傷面神經,應從口內切開引流
E.其主要診斷依據是牙關緊閉
33.不易導致張口困難的間隙感染是:
A.咬肌間隙感染 B.顳間隙感染 C.舌下間隙感染
D.翼下頜間隙感染 E.頰間隙感染
34.顳間隙感染
A.局限于顳肌表面,與周圍間隙無通連
B.因有顳骨屏障,不易侵犯顱內
C.若懷疑伴有顳骨骨髓炎,可在急性炎癥控制、死骨充分分離后,行死骨摘除
D.可來源于化膿性中耳炎
E.不引起張口受限
35.有關顳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正確的是:
A.顳間隙因可導致顳骨骨髓炎,故無論膿腫深淺,均應早期切開引流
B.為了保護顳肌的附麗,顳深間隙切開引流時應在顳肌表面皮膚作弧形切口
C.為了保護顳骨,避免顱內感染,切開引流后,不宜輕易探查骨面
D.顳深間隙感染捫及波動感是切開引流的指征
E.伴有顳下、翼下頜和下頜下間隙感染時,應作貫通引流
36.冠周炎的病因是:
A.因智齒萌出最晚 C.頜骨長度不足
B.冠周齦瓣與牙冠之間的盲袋易堆積食物及細菌
D.下頜智齒發(fā)育異常 E.鄰牙牙周炎
37.結核性淋巴結炎
A.自行破潰后可形成經久不愈的瘺道
B.多見于體弱的老年人群
C.炎癥波及周圍組織時,可導致表面皮膚的紅腫熱痛
D.應早期切開引流
E.當累及多個淋巴結時,可變硬并伴明顯疼痛
38.下述有關頜骨骨髓炎的論述正確的是:
A.頜周間隙感染導致的中央性頜骨骨髓炎最為常見
B.幼兒患者邊緣性骨髓炎死骨刮除時切勿損傷牙胚
C.急性彌漫性中央性頜骨骨髓炎可導致多數牙松動
D.慢性頜骨骨髓炎不適于手術治療,應以保守為主
E.下唇麻木是邊緣性頜骨骨髓炎重要的診斷依據
39.翼下頜間隙感染向上直接累及的間隙是:
A.顳間隙 B.舌下間隙 C.頜下間隙
D.咽旁間隙 E.顳下間隙
40.下列關于膿腫切開引流正確的是:
A.翼下頜間隙切開引流的口內切口位于翼下頜皺襞內側2mm處
B.咬肌間隙切開引流時,應同時探查下頜升支表面,以明確有無死骨
C.下頜下間隙切開引流時,應在口內外同時作切口,以免感染擴散和口底腫脹
D.眶下間隙的切開引流常導致顱內的逆行感染,故宜保守
E.唇癰的切開引流是減少顱內和全身并發(fā)癥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