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其他口腔口腔疾病的預防
第一節(jié) 口腔癌的預防
• 口腔癌
– 狹義:發(fā)生在舌、頰、牙齦、上腭、口底及其它非特異部位的鱗狀細胞癌
– 廣義:加上唇癌,涎腺惡性腫瘤,是世界上第6種最常見的癌癥
• 為什么要預防口腔癌?
– 容易轉移 舌癌—淋巴結 腺樣囊性癌—血性轉移
– 治療費用高 手術大,難度高,常需配合修復治療
– 預后差 5年生存率50%
– 病人生活的質量不高 組織缺損造成功能缺陷及毀容,影響生理及心理
口腔癌的流行病學特征
(1)發(fā)病率: 常用10萬分之幾表示,衡量口腔癌的患病情況
– 某一人群在特定時間內(通常是1年)新發(fā)生的病例數(shù)。
– 我國口腔及咽部惡性腫瘤的估計標化發(fā)病率: 男性為8.7/10萬,女性為6.0/10萬。20世紀80年代
國家和地區(qū)發(fā)病率差異大
– 口腔癌的最好發(fā)地區(qū):南亞。
– 口腔癌與鼻咽癌最好發(fā)地區(qū):東南亞
– 口腔癌的高發(fā)地區(qū):法國、巴西、中東歐
– 在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 口腔癌是最常見的癌癥,占全部癌癥的1/3
(2) 年齡
– 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在高發(fā)地區(qū)發(fā)病年齡呈年輕化
• 我國:40-60歲為發(fā)病的最高峰
• 西方國家:60-70歲
(3) 性別
– 男性多發(fā)
– 男/女 3:1
– 比例因部位不同而不同
– 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調查報告(口腔鱗癌)
• 1960-1965,男/女患者 2.82:1
• 1986-1990,男/女患者 1.39:1
• 女性患者的增長速度遠大于男性患者
(4) 部位差異
– 影響因素:地區(qū)、氣候、種族、生活習慣
– 我國:以舌癌、頰癌、牙齦癌、腭癌等為常見,唇癌較少見
– 美國及其他發(fā)達國家:舌癌最常見,其次是唇癌和口底癌。
– 印度:頰癌是最常見的口腔癌
(5)種族
– 雖與遺傳因素有關,但與生活方式和習慣光系更密切
– 黑人中的癌癥比白人中的多見
– 亞洲人和西班牙人的口腔癌少于白人和黑人的
(6)死亡率
某一人群在一定時間內因某一疾病死亡的人數(shù)。常用10萬分之幾表示
種族、文化、環(huán)境因素不同,死亡率不同
口腔癌的行為特征
癌瘤:來源自上皮
早期:①上皮角化不全
、谘刂⊥僖合賹Ч苌L
③橫向癌化,浸潤性生長
④多中心口內起源,口內多處均可發(fā)生
⑤多樣的口外惡性腫瘤
晚期:①鱗癌:潰爛呈菜花狀,疼痛
②唾液腺腫瘤:腫脹
肉瘤:來源自肌肉、神經、血管或結締組織
特點:①多見于青壯年
、谏L速度快
③常侵犯下頜骨
淋巴結轉移,一個或多個牙齒松動
口腔癌前病變的流行病學
癌前病變:白斑、紅斑
癌前狀態(tài):扁平苔蘚、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
白斑:與吸煙關系密切,惡變率0.1%~10%,病因尚不清楚
紅斑:惡變率較白斑高數(shù)倍
扁平苔蘚:女性多發(fā),惡變率較低,免疫性疾病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患病率低,惡變率高
需重視的癥狀:①紅白斑②鏡下有異常增生③增生的疣狀白斑
、馨榘咨钪榫腥镜陌装撷莶晃鼰煹陌装呋颊撷抻刑弁窗Y狀⑦紅斑
口腔癌的危險因素
• 生活方式 、環(huán)境因素 、 生物因素
1. 生活方式
– (1)吸煙(2)嚼檳榔 3)飲酒(4)營養(yǎng)不良
吸 煙:與口腔癌密切相關
證 據(jù):
– 煙草中分離出致癌物,煙草特異性壓硝基鹽
– 煙草導致細胞突變
– 患口腔癌的病人中使用煙草的比例高?谇话┗颊呓^大多數(shù)吸煙, 不吸煙者少患口腔癌
– 不同的使用煙草的方法導致某部位的口腔癌高發(fā)
– 吸煙者中口腔癌的死亡率高于非吸煙者
飲 酒: 與口腔癌的發(fā)生呈正相關
途 徑:
– 使口腔黏膜對酒精中的致癌物質更敏感
– 代謝產物乙醛損害細胞
– 導致肝病,影響對致癌物質的解毒作用
– 影響營養(yǎng)吸收
– 吸煙和飲酒共同存在時有增強效應
嚼檳榔:東亞、東南亞、中國湖南、臺灣
—容易導致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及頰癌
營養(yǎng)
– 飲食和血清中維生素A含量低與口腔癌和口腔癌前病變有關。
– 營養(yǎng)在口腔癌患者的治療和恢復中起著重要作用
2. 環(huán)境因素
– 光輻射 –皮膚癌,唇紅癌
– 核輻射 放療后病人 –黏膜表皮樣癌,唾液腺癌
– 環(huán)境污染
3. 生物因素
(1)口腔感染與局部刺激
– 不良的口腔衛(wèi)生、牙齒狀況差(如銳利的牙尖或邊緣嵴,不良的修復體等)
• 許多口腔癌發(fā)生部位有折斷牙齒、義齒卡環(huán)或不合適的義齒邊緣等慢性刺激
• 局部刺激本身并不是口腔癌的危險因素,其造成的慢性潰瘍可能促進癌瘤的發(fā)生。
(2)病毒與梅毒
• HSV-1(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HHV-6和HHV-8(人皰疹病毒)
• HPV-16和HPV-18(人乳頭狀瘤病毒)
• 梅毒
口腔癌的預防
• 預防口腔癌的發(fā)生
• 預防口腔癌對鄰近組織的損害
• 預防口腔癌的轉移
• 預防因口腔癌喪失生命
口腔癌的預防
• 初級預防:病因預防為主,針對致病因素采取預防措施,未病先防。
• 二級預防: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 三級預防:防止病情惡化,預防殘疾提高生活質量
• 1. 口 腔 健 康 教 育
– (1)預防和控制危險因素
• 避免吸煙、飲酒和嚼檳榔
• 注意對光輻射的防護,避免長時間直接日照
• 平衡飲食
• 避免過熱飲食
• 避免不良刺激,調磨義齒銳利邊緣
•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拔除殘根、殘冠,調磨銳利牙尖
• 1. 口 腔 健 康 教 育
– (2)提高公眾對口腔癌警告標志認識
• 口腔內2周以上未愈合的潰瘍
• 口腔黏膜有白色、紅色的斑
• 口腔和頸部有異常腫脹及淋巴結腫大
• 口腔反復出血、出血原因不明
• 面部、口腔、咽部和頸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與疼痛
• 2. 定期口腔檢查
– 高;颊撸
• 40歲以上
• 長期吸煙、吸煙量 > 20 支 / 日
• 吸煙伴飲酒、口腔已有白斑、長期嚼檳榔
– 自我檢查:
• 頭頸部對稱性觀察
• 面 部、頸 部、上下唇、牙齦與頰部、舌與口底、軟腭和硬腭
• 3. 政策和措施
– 控制煙酒使用
– 增加專業(yè)人員控制癌前病變的知識與辨別早期病損的能力
• 4. 防止環(huán)境污染 禁煙,核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