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
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在血流動力學方面表現(xiàn)為心臟排出量絕對或相對不足?孤孕墓δ懿蝗幹饕ㄟ^加強心肌收縮力或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而發(fā)揮治療作用。
強心苷類:
藥動學方面:強心苷類藥物的體內(nèi)過程取決于藥物的極性,而極性的高低由糖基決定。
1吸收 洋地黃毒苷生物利用度90%-100%,吸收穩(wěn)定完全;地高辛生物利用度60%-80%,個體差異大。洋地黃毒苷的肝腸循環(huán)多與其作用持久有一定關系。
2 分布 洋地黃毒苷在腎,心,骨骼肌中濃度較高;地高辛在腎中最高,心,骨骼肌次之。
3 代謝 洋地黃毒苷脂溶性較高,主要在肝臟中代謝,地高辛代謝轉化少,毒毛花苷K,毛花苷C很少在體內(nèi)代謝。
4 排泄 洋地黃毒苷排泄慢作用持久,經(jīng)腎排泄,少量經(jīng)腸道排泄,可形成肝腸循環(huán),地高辛60%-90%經(jīng)腎排泄,毒毛花苷K,毛花苷C幾乎全部經(jīng)腎排泄。
藥理作用:
1 正性肌力作用 不增加正常心臟排出量
2負性頻率作用 減慢竇性頻率
3 正常人心肌耗氧增多,CHF患者心耗降低
4 對電生理特性的影響 治療量強心苷加強迷走神經(jīng)活性而降低竇房結自律性,增高浦肯野纖維的自律性。減慢房室結的傳導速度,縮短心房和浦肯野纖維不應期。
5 對心電圖的影響 治療量強心苷最早引起T波幅度減小,壓低甚至倒置,ST段降低呈魚鉤狀,還可見P-R間期延長,反映房室傳導減慢,Q-T間期縮短。
6 中毒劑量的強心苷可興奮延髓極后區(qū)催吐化學感受區(qū)而引起嘔吐,嚴重中毒還可以引起中樞神經(jīng)興奮癥狀,如行為失常,精神失常,譫妄甚至驚厥;抑制Na-K-ATP酶,減少了腎小管對Na離子的重吸收導致利尿;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降低腎素活性,產(chǎn)生心臟保護作用。
正性肌力作用機制: 增加興奮時細胞內(nèi)Ca量,是強心苷正性肌力的基本機制。抑制Na-K-ATP酶,通過Na-Ca雙向交換機制,結果使細胞內(nèi)Ca增加,同時在Ca少時,肌漿網(wǎng)釋放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