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肝濁音界消失是穿孔后氣體導致的,其他的不是特異性的。A不是穿孔的特異性表現(xiàn),不是穿孔也可以有痛。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幽門螺旋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發(fā)病的主要因素。
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潰瘍的最終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這一概念在"Hpylori時代"仍未改變。胃蛋白酶由從主細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經鹽酸激活轉變而成,它能降解蛋白質分子,對粘膜有侵襲作用。胃蛋白酶的生物活性取決于胃液pH,這是因為胃蛋白酶原激活需要鹽酸,胃蛋白酶活性在pHi4時才能得到維持。由于胃蛋白酶活性受胃酸制約,因而在探討消化性潰瘍發(fā)病機制和治療措施時,主要考慮胃酸的作用。胃泌素瘤患者有大量胃酸分泌,可產生難治性消化性潰瘍;無酸情況下罕有潰瘍發(fā)生,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促進潰瘍愈合。因此胃酸是潰瘍發(fā)生的決定因素。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是B。
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機制中,所謂損傷因素主要是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1.胃粘膜防御功能的破壞是形成潰瘍的重要原因。
2.發(fā)病因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長期服用非固醇類抗炎藥(如阿斯匹林);吸煙;長期精神緊張;高鈣血癥;遺傳等。
題干中問的是損傷的主要因素,E可以說是誘發(fā)或加重因素。故不選E。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急診胃鏡在活動性出血時可以應用
不但可以直視出血部位還可以噴灑止血藥物止血。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根據(jù)急性胃炎的誘因,臨床表現(xiàn),一般可做出臨床診斷,但是要確診要行急診胃鏡檢查,一般應在大出血后24-48小時內進行,可見以多發(fā)性糜爛,出血灶和黏膜水腫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損害。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這道題選B
非典型性增生 是癌前病變的形態(tài)學改變。指增生的上皮細胞形態(tài)和結構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異型性,但還不足以診斷為癌。表現(xiàn)為增生的細胞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核漿比例增大,核分裂像增多,但一般不見病理性核分裂;細胞層次增多、排列較亂,極性消失。非典型性增生多發(fā)生于鱗狀上皮,也可發(fā)生于腺上皮。鱗狀上皮的非典型性增生, 根據(jù)其異型性程度和或累及范圍可分為輕、中、重度三級。輕、中度非典型性增生(分別累及上皮層下部的1/3和2/3),在病因消除后可恢復正常。而重度非典型性增生(累及上皮層下部超過2/3尚未達全層)則很難逆轉,常轉變?yōu)榘。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P>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是A,
根據(jù)內科學教材根除HP的標準治療方案就是.鉍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生素
所以答案選擇A
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選C。
不同的醫(yī)院或醫(yī)師有自己的方法,目前教科書中推薦質子泵抑制劑或鉍劑+其它兩種抗生素,其中質子泵抑制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的方案根除率高,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
質子泵抑制劑(PPI)作用于壁細胞胃酸分泌終末步驟中的關鍵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地失去活性,導致壁細胞內的H+不能轉移至胃腔中而抑制胃酸分泌。目前至少有四種PPI已應用于臨床,分別為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潘托拉唑和拉貝拉唑。
鉍劑屬于胃粘膜保護藥,通過其粘附覆蓋在潰瘍面上阻止胃酸和胃蛋白酶繼續(xù)侵襲潰瘍面、促進內源性前列腺素合
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目選A
質子泵抑制劑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而且有關報道提示還有抗HP作用。
1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膠體次枸櫞酸鉍在胃的酸性環(huán)境中沉淀于潰瘍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性隔離膜,從而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對潰瘍粘膜的侵蝕,促進潰瘍愈合。本品還可使胃粘膜局部前列腺素濃度增加,刺激碳酸氫鹽和粘蛋白的產生,從而保護胃粘膜;并能與胃蛋白酶發(fā)生整合而使其失活。這些都有助于潰瘍愈合。本品對幽門螺桿菌(HP)具有殺菌作用,而治療HP胃炎并可防止?jié)儚桶l(fā)。
1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C是萎縮性胃炎
1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題選E。
下述為新版病理學教材中的描述(四版或5版教材中的描述與此不同)
淺表性胃炎胃鏡下:胃粘膜充血和水腫,有時可見糜爛和出血。
萎縮性胃炎胃鏡下:胃粘膜變薄,呈灰黃或灰白。粘膜皺襞減少變細,甚至消失,粘膜光滑。粘膜下血管分枝清晰可見,有時可見出血和糜爛。
1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慢性胃炎本病在臨床上缺乏特異性癥狀,不少患者無明顯癥狀出現(xiàn)。故選擇E
臨床表現(xiàn)上,慢性胃炎缺乏特異癥狀,癥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數(shù)慢性胃炎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泛脹、泛酸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
1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選A
慢性胃體胃炎是自身免疫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細胞的胃體粘膜萎縮為主,血液中有抗壁細胞抗體,伴惡性貧血的可查到內因子抗體,自身抗體攻擊壁細胞,使壁細胞總數(shù)減少,導致胃酸分泌減少或喪失,血清胃泌素顯著升高,對發(fā)生癌變的幾率相關流行病學并未闡述。
1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科教材有如下描述:
約70%—80%的患者可無任何癥狀。有癥狀者主要表現(xiàn)為非特異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適、飽脹、鈍痛、燒灼痛,這些癥狀一般無明顯節(jié)律性,進食可加重或減輕。此外也可有食欲不振、噯氣、反酸、惡心等癥狀。這些癥狀的有無和嚴重程度與慢性胃炎的內鏡所見和組織病理學分級無明顯相關性。胃粘膜有糜爛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長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者常有疲軟、舌炎和輕微黃疸,一般消化道癥狀較少。體征多不明顯,有時可有上腹輕壓痛。
此題選A
1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題選D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如強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這類藥物有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高酸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后,會誘發(fā)加重病情,嚴重者可出現(xiàn)胃出血和穿孔。所以,本題選D
1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題選D。
硫糖鋁:能與胃黏膜的黏蛋白絡合形成保護膜,以保護胃黏膜免受膽汁損傷
1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C
慢性胃炎炎癥靜息時浸潤的炎性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顒訒r見中性粒細胞增多
1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選C。記憶題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發(fā)現(xiàn)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竇粘液層接近上皮細胞表面有大量幽門螺旋桿菌(campylobacter pylori)存在,其陽性率高達50-80%,有報道此菌并不見于正常胃粘膜。凡該菌定居之處均見胃粘膜炎細胞浸潤,且炎癥程度與細菌數(shù)量成正相關。電鏡也見與細菌相連的上皮細胞表面微突數(shù)減少或變鈍。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桿菌抗體。用抗生素治療后,癥狀和組織學變化可改善甚或消失,因此認為,此菌可能參與慢性胃炎之發(fā)病。
2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該題選D。
腦外傷時,機體在嚴重外傷的情況下會產生應激性潰瘍、糜爛性胃炎。
急性糜爛性胃炎的常見病因包括:
1、外源性因素 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消炎藥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損傷胃的粘膜屏障,導致粘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氫離子回滲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爛、出血。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可使鹽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減少、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更新速度減慢而導致本病。
2、內源性因素 包括嚴重感染、嚴重創(chuàng)傷、顱內高壓、嚴重灼傷、大手術、休克、過度緊張勞累等。在應激狀態(tài)下,可興奮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前者使胃粘膜血管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后者則使粘膜下動靜脈短路開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導致胃粘膜上皮損害,發(fā)生糜爛和出血。
2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答案是E
慢性胃炎癥狀無特異性,體征很少,X線檢查一般只有助于排除其他胃部疾病,故確診要靠胃鏡檢查及胃粘膜活組織檢查。在我國約有50-80%患者在胃粘膜中可找到幽門螺旋桿菌。
2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A型胃炎時胃酸分泌降低,重癥者無酸,同時壁細胞抗體和內因子抗體陽性,維生素B12的吸收需要和內因結合,故A型胃炎患者機體吸收維生素B12障礙,易出現(xiàn)惡性貧血,治療需注射維生素B12。此題選E。
2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A型萎縮性胃炎病變主要見于胃體部,多彌漫性分布,胃竇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細胞抗體陽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內因子分泌減少或缺少,易發(fā)生惡性貧血,又稱為自身免疫性胃炎。
B型萎縮性胃炎病變多見于胃竇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細胞抗體陰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蜉p度減低,無惡性貧血,較易并發(fā)胃癌,這是一種單純性萎縮性胃炎。
2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1絕大多數(shù)慢性胃炎胃粘膜可檢出幽門螺桿菌,2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的分布與胃內炎癥分布一致,3根除幽門桿菌能使胃黏膜炎癥消退,4從志愿者和動物模型中可復制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
2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食管癌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背痛,說明已侵及食管外組織,為晚期癥狀。
2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食道癌病人接受治療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控制病情,延長病人生存時間,食管癌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食道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別是早期食道癌的治療仍以手術治療為首選,術后輔以放化療、中醫(yī)藥治療等可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2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食管癌早期的治療應該是應該采用手術、放化療、中醫(yī)藥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式,中晚期就要采用中醫(yī)保守治療。
手術治療:外科手術是治療早期食管癌的首選方法。食管癌患者一經確診,身體條件允許即應采取手術治療。根據(jù)病情可分姑息手術和根治手術兩種。姑息手術主要對晚期不能根治或放療后的病人,為解決進食困難而采用 食管胃轉流術、胃造瘺術、食管腔內置管術等。根治性手術根據(jù)病變部位和病人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應切除食管大部分,食管切除范圍至少應距腫瘤5cm以上。下段癌腫手術切除率 在90%,中段癌在50%,上段癌手術切除率平均在56.3%~92.9%。
手術的禁忌癥為 ①臨床x線等檢查證實食管病變廣泛并累及鄰近器官,如氣管、肺、縱 隔、主動脈等。②有嚴重心肺或肝腎功能不全或惡病質不能耐受手術者。
2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這道題選C
首先病理診斷是金標準,而食管拉網(wǎng)脫落細胞檢查(帶網(wǎng)氣囊檢查):食管癌早期診斷簡易而有效的篩查方法
2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答案選C。
咽神經若受累,將出現(xiàn)惡心、嘔吐,食管癌累及喉返神經時,出現(xiàn)聲嘶。
出現(xiàn)食管氣管瘺或高梗阻致食物反流入呼吸道,可引起進食嗆咳及肺部感染。穿透大血管可出現(xiàn)致死性大嘔血。
3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題中正確的選項為B。
請記憶以下知識:潰瘍病最佳治療方案是胃大部切除。胃潰瘍用畢Ⅰ式 ,十二指腸潰瘍用畢Ⅱ 式。
3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E
大出血的潰瘍一般位于胃小彎(其出血源自胃左右動脈分支或肝胃韌帶內血管)或十二指腸后壁(其出血源自胰十二指腸上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及其分支)。
3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題選D。
消化道出血時,量較大,可因腸內積血對腸道刺激出現(xiàn)腸鳴音活躍,也可正常,一般不會減弱。
只是消化道內出血,沒有在腹腔內出血,故無移動性濁音。
出現(xiàn)休克,一般是說明失血量至少超過800-1200ml
十二指腸后壁出血來自胰十二指腸上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及其分支。
3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現(xiàn)為嘔血或黑便,最重要取決于出血的量和速度。
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上者常伴有嘔血,但若出血量較少,速度也不快,則完全可能無嘔血,僅表現(xiàn)為黑便;
反之,幽門以下出血如出血量大、速度快,則可因血反流入胃腔引起惡心、嘔吐,而表現(xiàn)為嘔血。
所以出血部位不是決定嘔血或黑便最主要的因素。
34、
【正確答案】 A
3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這道題選A
吻合口的胃側就是說這部分組織是胃組織,胃組織本身就是處于高酸,胃蛋白酶的環(huán)境,它本身有一定的機制可以耐受這種環(huán)境,而吻合口的空腸側指的是這部分組織是空腸,它本身生理環(huán)境就不是酸性環(huán)境,對高酸,胃蛋白酶缺乏抵抗機制,當胃空腸吻合后,胃酸直接進入空腸,故空腸側容易引起潰瘍
3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非手術治療適用于一般情況較好,癥狀體征較輕的空腹穿孔,所以選C 。瘢痕性幽門梗阻為手術治療的絕對適應癥,此病沒有描述為哪一種幽門梗阻,所以不能明確是否適用于非手術治療,所以不選D。
3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這道題選D
腹肌強直如板狀:由于腹膜炎癥的刺激,腹壁肌肉呈保護性收縮,觸之硬如木板樣,醫(yī)學上稱為“板狀腹”,是診斷潰瘍病穿孔最重要的體征之一。絕大部分患者有此特點,極少數(shù)老年人及經產婦因腹壁肌肉過于松弛,“板狀腹”體征不是太明顯。
對于E可以這樣理解,腸道破裂,首先是消化液進入,刺激腹膜引起腹痛等氣體才能進入,而且要積聚,才能形成我們能看到的膈下游離氣體,而且這個是X光上的表現(xiàn),不屬于體征范疇
38、
【正確答案】 A
3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這道題選B
胃穿孔和腸穿孔都是游離氣體進入腹腔,因此在X線影像上特征都是膈下游離氣體征像,氣液平面像是腸梗阻的典型表現(xiàn)。
4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最重要的是胃腸減壓。如果不做減壓,造成腸腔內壓力增高,腸瘀血,腸粘膜通透性增大,引起惡性循環(huán)。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非手術治療方法必須確切實施胃腸減壓應持續(xù)通暢。持續(xù)胃腸減壓的目的是防止胃腸內容物繼續(xù)漏入腹腔,使胃腸盡可能處于空虛狀態(tài),以利于穿孔自行閉合及腹膜炎好轉,是非手術治療的關鍵基礎方法。
所以,最佳答案是B。
急性穿孔的治療原則:
1.非手術治療:癥狀輕、一般情況較好的單純性空腹較小穿孔。以胃腸減壓和針刺為主,配合輸液和全身給抗感染藥物。如治療6~8小時后,癥狀、體征不見好轉,或反而加重者,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患者體位應為左側臥位.
2.手術治療:飽食后穿孔、頑固性潰瘍穿孔和伴有幽門梗阻、大出血、惡變等并發(fā)癥者。手術方法:單純穿孔縫合術、徹底的潰瘍手術治療。胃潰瘍急性穿孔,最理想的治療方法是胃大部切除術。
4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選B。
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十二指腸潰瘍前壁比后壁多見。胃潰瘍最易發(fā)生在胃幽門腺區(qū)和泌酸腺區(qū)的交界處的幽門一側。
在臨床發(fā)病中,十二指腸的急性穿孔多發(fā)生在十二指腸前壁小彎側,急性胃潰瘍穿孔多發(fā)生在近幽門的胃前壁,也多偏小彎側。根據(jù)解剖特點可以知道,胃后壁穿孔受阻于其后實質性臟器,不易流入腹空。而十二指腸前壁穿孔胃內容物易流入腹腔擴散到全腹,引起全腹性腹膜炎。
出血是因潰瘍基底面的血管受侵蝕破裂所致,多數(shù)為動脈出血。
大出血的潰瘍一般位于胃小彎(其出血源自胃左右動脈分支或肝胃韌帶內血管)或十二指腸后壁(其出血源自胰十二指腸上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及其分支)。
胃小彎和十二指腸后壁有上述提到的動脈血管分布,決定了在此處發(fā)生的潰瘍容易發(fā)生大出血。
(注:潰瘍是大出血的一個因素,潰瘍下有血管通過是另一個因素,兩者結合起來導致大出血的發(fā)生。少量的出血則不在此討論之內。)
相關內容
根據(jù)胃和十二指腸的解剖毗鄰特點,其穿孔可出現(xiàn)三種情況:
(1)十二指腸球部前壁潰瘍或胃前壁潰瘍穿孔,其胃腸內容物進入腹腔而引起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屬急性穿孔或游離穿孔;
(2)十二指腸球部后壁或胃后壁潰瘍穿孔,潰穿受阻于其后實質性臟器(肝、胰、脾),胃腸內容物不流入腹腔而被包裹,屬慢性穿孔或穿透性潰瘍;
(3)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潰穿入膽總管或橫結腸等空腔臟器形成瘺管。
4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胃潰瘍好發(fā)于胃角和胃竇小彎處,結合此題C為最佳選項。此為固定知識點,牢記便可
4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十二指腸潰瘍是指胃酸和胃蛋白酶接觸的十二指腸粘膜,發(fā)生局限性的超過粘膜肌層的潰破。潰瘍常發(fā)生在十二指腸球腔內,所以也習慣稱之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這是胃腸道疾病中最常見的器質性病變,慢性者遠比急性者為多見,且易復發(fā)。
十二指腸潰瘍的三大并發(fā)癥如下:
1、出血:潰瘍基底部穿破血管為出血的主要原因。血管受損破裂出血,表現(xiàn)為吐血、大便帶黑便,部分患者出血前疼痛加重,出血后腹部疼痛減輕。出血量取決于潰瘍部位、損傷血管程度、凝血情況,出血量少而速度慢,大便出現(xiàn)隱血,出血量大則出現(xiàn)黑便和嘔血。
2、穿孔:原因是潰瘍過深,吃飯過飽,粗糙食物摩擦,劇烈咳嗽等。
3、幽門梗阻:十二指腸潰瘍、幽門前及幽門管潰瘍容易發(fā)生梗阻。梗阻主要表現(xiàn)為胃潴留,上腹飽脹,尤以飯后明顯。嚴重者出現(xiàn)嘔吐,吐出隔餐和宿食等內容物,患者因大量嘔吐可導致脫水及氫、鉀電解質丟失和代謝性堿中毒。
44、
【正確答案】 D
4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題選B。
發(fā)生于幽門管的潰瘍易導致幽門梗阻。胃潰瘍可以發(fā)生于胃內的任何部位,多數(shù)在胃角和胃竇小彎處,病變在胃底者罕見。
4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此題選C
十二指腸球部以下的潰瘍成為球后潰瘍,多發(fā)生在十二指腸乳頭近側,具有十二指腸潰瘍的特點,但夜間痛及背部放射痛多見,對藥物治療反映較差,交易并發(fā)出血。
4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E
教材描述:十二指腸或胃后壁的潰瘍深至漿膜層已與鄰近的組織或器官發(fā)生粘連,穿孔時胃腸內容物不流入腹腔,稱為慢性穿孔,這種穿透性潰瘍改變了腹痛規(guī)律,變得頑固而持續(xù),疼痛常放射至背部。
十二指腸或胃后壁的潰瘍深至漿膜層已與鄰近的組織或器官發(fā)生粘連,穿孔時胃腸內容物不流入腹腔,稱為慢性穿孔,這種穿透性潰瘍改變了腹痛規(guī)律,變得頑固而持續(xù),疼痛常放射至背部。后壁穿孔時,因流出的胃內容物受阻于后壁的組織,故一般不全在短時間內大量進入腹腔,故一般不會在短時間出現(xiàn)全腹的板狀。而ABC更符合前壁穿孔的表現(xiàn),D不支持后壁穿孔
4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D
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又叫消化性潰瘍。它之所以稱之為消化性潰瘍,是因為既往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作用形成。
4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這道題選C。
消化性潰瘍手術適應證:①大量出血不止。②出血量雖不大,但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③癌變。④穿孔。⑤器質性梗阻。
5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抗幽門螺桿菌(Hp)治療:對Hp有明確抑制或殺滅作用的藥物主要有鉍劑、甲硝唑或替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環(huán)素、呋喃唑酮等。殺滅Hp可提高療效和防治復發(fā)。但目前尚無單一藥物可有效根除Hp,二聯(lián)用藥也根除率不高,故目前主張三聯(lián)用藥。有關治療方案很多,常用的方案有:① 奧美拉唑20mg(或蘭索拉唑30mg )+ 克拉霉素250mg~500mg + 甲硝唑400mg ,2/d,療程7天;② 奧美拉唑20mg + 阿莫西林1g + 甲硝唑400mg ,2/d,療程14天;③ 鉍劑(如De-Nol)120 mg + 四環(huán)素250mg + 甲硝唑200mg,4/d,療程14天。故選B。
5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是抑酸藥。
奧美拉唑是近年來研究開發(fā)的作用機制不同于H2受體拮抗作用的全新抗消化性潰瘍藥。它特異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細胞,降低壁細胞中的氫鉀ATP酶的活性,從而抑制基礎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由于氫鉀ATP酶又稱做"質子泵",故本類藥物又稱為"質子泵抑制劑"。
5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胃潰瘍的病理改變主要是胃壁潰爛缺損,形成龕影。潰瘍先從粘膜開始并逐漸侵及粘膜下層,常深達肌層,潰瘍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其直徑多為5~20mm,深為5~10mm.胃潰瘍鋇餐造影時,鋇劑在正常胃粘膜區(qū)涂抹均勻,因此能顯示胃腔。而潰瘍區(qū)鋇劑進入了粘膜下層、甚至到達肌層(正常時這些地方是無鋇劑到達的,是在腔外的區(qū)域),因此良性潰瘍顯示的龕影是突向管腔外的。
1. 龕影形狀:良性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光滑整齊;惡性不規(guī)則,扁平,有隆起。
2. 龕影位置:良性突出于胃輪廓外;惡性位于輪廓之內。
3. 龕影周圍與口部:良性主要為粘膜水腫的表現(xiàn),如粘膜線、項圈征等,粘膜皺襞向龕影集中直達龕影口部;惡性則為指壓跡樣充盈缺損,有不規(guī)則環(huán)堤,皺襞中斷、破壞。
4. 附近胃襞:良性柔軟有蠕動波;惡性僵硬、峭直、蠕動消失。
故選E。
5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這道題選A
、僭贒U表現(xiàn)為疼痛在兩餐之間發(fā)生,持續(xù)不減,至下餐進食后緩解
②在GU表現(xiàn)為餐后約1小時發(fā)生,經1-2小時后緩解,至下餐進食后重復上述節(jié)律
、鄄糠只颊咛弁催會在午夜發(fā)生(夜間痛),在DU患者較多見
5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消化性潰瘍穿透胃或腸壁全層,被鄰近組織或器官所阻隔,末與腹腔相通,而粘連穿透入鄰近器官,或形成包裹,稱為穿透性潰瘍。常見于十二指腸潰瘍
5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這道題選A。一般多飯后幾小時后,尤其是平臥位嘔吐。
E 正常人餐后或者飲大量液體可有上腹部振水音,若在清晨空腹或者餐后6-8小時以上仍出現(xiàn)振水音,提示幽門梗阻或者胃擴張。
5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多數(shù)消化性潰瘍患者具有典型臨床表現(xiàn)。癥狀主要特點是:慢性、周期性、節(jié)律性上腹痛,體征不明顯。部分患者(約10~15%)平時缺乏典型臨床表現(xiàn)。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為其首發(fā)癥狀。少數(shù)特殊類型潰瘍其臨床表現(xiàn)又各有特點。
典型癥狀:
(一)上腹痛、慢性、周期性節(jié)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癥狀。
(二)其它胃腸道癥狀及全身癥狀噯氣、反酸、胸骨后燒灼感、流涎、惡心、嘔吐、便秘等可單獨或伴疼痛出現(xiàn)。
5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反復發(fā)作性疼痛這個和節(jié)律性疼痛疼痛比起來少了規(guī)律性。咱們比如“DU患者疼痛呈節(jié)律性:早餐后1小時~3小時開始出現(xiàn)上腹痛,如不服藥或進食則要持續(xù)至午餐才緩解。餐后2~4小時又痛,也需進餐來緩解。約半數(shù)有午夜痛,病人常被痛醒!
這里突出的是規(guī)律,相比較而言節(jié)律性比反復發(fā)作行疼痛更加適合于本題。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消化道潰瘍的復發(fā)率很高,內鏡下證實潰瘍已經愈合,不能說明已經根治。
5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上腹部疼痛效果最好的藥物: D抗酸藥
抗酸藥為弱堿性藥物,主要的藥理作用是可以和胃中的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削弱胃蛋白酶的活性?诜罂梢匝杆僦泻臀杆,減少胃酸胃和蛋白酶對潰瘍面的侵蝕消化作用,有明顯的止疼效果,也可促進潰瘍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