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風疹:出疹期·發(fā)熱第1天出疹并在一天內出齊
·出疹順序:面→頸→軀干→四肢
·疹退體溫恢復正常;
·出疹3~4天后,耳后、兩側頸部淋巴結腫大。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疹黏膜斑(Koplik斑)——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jù)。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典型水痘,首先出現(xiàn)軀干部
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前驅期:一般3~4天。發(fā)熱、結合膜炎、上感樣表現(xiàn)和柯氏斑(為雙側頰黏膜見直徑0.5~1mm大小白色斑點,周圍有紅暈)。
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皮疹先見于耳后、發(fā)際,漸及額部、面部、頸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軀干和四肢,最后達手掌和足底。皮疹初為紅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麻疹出疹期,為玫瑰色斑丘疹,略高出皮面,疹間皮膚正常,可融合成片。出疹時體溫升高,咳嗽加劇,肺部少量啰音,容易導致肺炎。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猩紅熱可導致舌面光滑鮮紅,舌乳頭紅腫突起,稱紅草莓舌。
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記憶性知識。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
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水痘在皮膚上同時存在斑疹,丘疹,水皰疹及結痂疹。
1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多在發(fā)熱3~4天后出現(xiàn)皮疹,此時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驟然升高,可達40℃,咳嗽加劇,出現(xiàn)煩躁或嗜睡,重者有譫妄、抽搐(疹出熱盛),持續(xù)3~4天。皮疹先見于耳后、發(fā)際,漸及額部、面部、頸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軀干和四肢,最后達手掌和足底。皮疹初為紅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發(fā)時皮疹稀疏,疹間皮膚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顏色加深呈暗紅色。不伴癢感。頸淋巴結和脾臟輕度大,肺部可聞及干、濕啰音,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或輕重不等彌漫性肺部浸潤。
二、A2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一般患者隔離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長至出疹后10天。對接觸麻疹的易感者應隔離檢疫3周,接受過被動免疫者可延至4周。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題中患兒感染麻疹(從出疹的順序和特點上考慮是麻疹)后,出現(xiàn)心率增快,肝大,肺部有炎癥。肝大可能為體循環(huán)淤血所致。體循環(huán)淤血需要考慮是右心功能不全所致。題中患兒可能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處于失代償狀態(tài)(口周發(fā)紺、鼻翼扇動、心率180次/分。肝肋下3.0cm)?紤]在所有的選項中,選項C較恰當。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典型麻疹
潛伏期:大多為6~18天,平均為10天左右,接受過被動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潛伏期末可有低熱、精神萎靡和煩躁不安等全身不適。
前驅期:也稱出疹前期,一般持續(xù)3~4天。①發(fā)熱:熱型不定,漸升或驟升。②“上感” 癥狀:在發(fā)熱同時出現(xiàn)咳嗽、流涕、噴嚏、咽部充血、結合膜充血、眼瞼水腫、畏光、流淚。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為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jù)。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現(xiàn)。開始時見于下磨牙相對的頰黏膜上,為直徑約0.5~1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常在1~2天內迅速增多,可累及整個頰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適、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嘔吐、腹瀉,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xiàn)典型皮疹時消失。
出疹期:多在發(fā)熱3~4天后出現(xiàn)皮疹,此時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驟然升高,可達 40~40.5℃,咳嗽加劇,出現(xiàn)煩躁或嗜睡,重者有譫妄、抽搐(疹出熱盛),持續(xù)3~4天。皮疹先見于耳后、發(fā)際,漸及額部、面部、頸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軀干和四肢,最后達手掌和足底。皮疹初為紅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發(fā)時皮疹稀疏,疹間皮膚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顏色加深呈暗紅色。不伴癢感。頸淋巴結和脾臟輕度大,肺部可聞及干、濕啰音,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或輕重不等彌漫性肺部浸潤。
恢復期:若無并發(fā)癥,出疹3~4天后發(fā)熱開始減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癥狀逐漸好轉,皮疹按出疹先后順序開始消退,疹退后皮膚留有棕色色素沉著并伴糠麩樣脫屑。此為后期診斷的重要依據(jù)。一般7~10天后痊愈。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病人,血清中存在嗜異性抗體,該抗體屬于IgM,能使綿羊和馬的紅細胞凝集,故又稱嗜異性凝集素。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治療
(1)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霉素,肌注或靜滴,共7~10天。對青霉素過敏或耐藥者,可用紅霉素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治療。
(2)一般治療:呼吸道隔離,臥床休息,供給充足水分和營養(yǎng),防止繼發(fā)感染。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幼兒急疹也叫嬰兒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小兒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突起發(fā)熱,熱退出疹為特點。
臨床表現(xiàn):本病的潛伏期為7~15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發(fā)熱39~40度,高熱早期可能伴有驚厥,病人可有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結膜炎,在發(fā)熱期間有食欲較差、惡心、嘔吐、輕瀉或便秘等癥狀,咽部輕度充血,枕部,頸部及耳后淋巴結腫大,體溫持續(xù)3~5天后驟退,熱退時出現(xiàn)大小不一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初起于軀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皮疹在1~3天消退,無色素沉著或脫屑。所以本題考慮選D。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風疹的特點是全身癥狀較輕,僅低熱或中度發(fā)熱,在耳后,頸部及枕后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可觸摸到豆粒在大小的淋巴結(1天出齊),疹子不像麻疹那樣密,常伴有瘙癢,早期無口腔粘膜斑,退疹后不留退跡。不少風疹患兒常無病狀、飲食玩耍如常。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前驅期也稱發(fā)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xiàn)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癥狀:①發(fā)熱,見于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fā)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卡他癥狀,以眼癥狀突出,結膜發(fā)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③Koplik斑,在發(fā)疹前24~48小時出現(xiàn),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于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xiàn)后即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xiàn)典型皮疹時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癥狀,如全身不適、食欲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tǒng)癥狀。幼兒常有嘔吐、腹瀉,在軟腭、硬腭弓出現(xiàn)紅色細小內疹。第2~3日可于雙側近臼齒頰粘膜處出現(xiàn)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稱麻疹粘膜斑,為本病早期特征,也可見于下唇內側及牙齦粘膜,偶見于上腭,多于出疹后1~2日內消失。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麻疹臨床體征為發(fā)熱、咳嗽、流清涕、眼結膜炎、口腔粘膜及全身斑丘疹,病人在口腔下磨牙相對的頰粘膜部出現(xiàn)麻斑疹(柯氏斑)、直徑為0.5至1mm大小的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初起有數(shù)個,以后可逐漸增多,這是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jù),發(fā)熱3~4天后可在耳后發(fā)際處出疹,然后擴散至面部軀干及四肢、手心、足心。皮疹初為玫瑰的斑疹或丘疹,當增大加密時顏色變?yōu)榘导t色,疹間皮膚正常,壓之退色。皮疹按出疹先后順序消退,消退期有糠麩樣脫屑及淺褐色色素沉著。
1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發(fā)熱4天后 ,出現(xiàn)皮疹,體溫逐漸增高,面、頸部見少許紅色斑丘疹,提示麻疹可能性較大。兩肺散在細濕啰音考慮合并肺炎。心音較弱,肝肋下2cm,患者考慮合并心衰。
三、A3/A4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兒在發(fā)熱5天后,耳后出現(xiàn)丘疹,疹間皮膚正常,是麻疹的特點。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兒高度懷疑是麻疹,麻疹是通過呼吸道傳播,所以應該首先追問病史,是否接觸麻疹患者。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麻疹最常見的肺炎,原發(fā)性肺炎是為麻疹病毒所致,繼發(fā)性肺炎病原體常見的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腺病毒等,并發(fā)肺炎者,胸腔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兒是發(fā)熱三天后出疹,耳后出疹,考慮是麻疹。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考慮患兒是麻疹,應用熒光標記特異抗體檢測鼻粘膜印片或尿沉渣,可在上皮細胞或白細胞內找到麻疹抗原,陽性有診斷價值。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麻疹治療治療
(1)一般治療:注意休息,加強護理。給予易消化富于營養(yǎng)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
(2)對癥治療:高熱時可用小劑量的退熱劑,切忌退熱過猛;煩躁可給予苯巴比妥等鎮(zhèn)靜。劇咳時用祛痰鎮(zhèn)咳劑。治療各種并發(fā)癥。繼發(fā)細菌感染可用抗生素。麻疹時應給予維生素 A,有干眼癥者,1~4周后應重復給予維生素A制劑。
(3)并發(fā)癥的治療 有并發(fā)癥者給予相應治療。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多在發(fā)熱3~4天后出現(xiàn)皮疹,此時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驟然升高,可達 40℃,咳嗽加劇,出現(xiàn)煩躁或嗜睡,重者有譫妄、抽搐(疹出熱盛),持續(xù)3~4天。皮疹先見于耳后、發(fā)際,漸及額部、面部、頸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軀干和四肢,最后達手掌和足底。皮疹初為紅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初發(fā)時皮疹稀疏,疹間皮膚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顏色加深呈暗紅色。不伴癢感。頸淋巴結和脾臟輕度大,肺部可聞及干、濕啰音,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或輕重不等彌漫性肺部浸潤。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般患者隔離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長至出疹后10天。對接觸麻疹的易感者應隔離檢疫3周,接受過被動免疫者可延至4周。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接觸麻疹后5天內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0.25ml/kg,可預防麻疹;若5 天后注射者,僅能減輕癥狀。被動免疫只能維持3~8周,以后應采取主動免疫。
4、
【正確答案】 E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一種嬰幼兒時期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病原為人類皰疹病毒6型發(fā)疹性熱病,臨床特征是:持續(xù)高熱3~5天,熱退疹出。本病多見于6~18個月小兒,3歲以后少見。
四、B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幼兒急疹也叫嬰兒玫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小兒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突起發(fā)熱,熱退出疹為特點。
臨床表現(xiàn):本病的潛伏期為7~15天,平均10天左右。起病急,發(fā)熱39~40℃,高熱早期可能伴有驚厥,病人可有輕微流涕,咳嗽、眼瞼浮腫,眼結膜炎,在發(fā)熱期間有食欲較差、惡心、嘔吐、輕瀉或便秘等癥狀,咽部輕度充血,枕部,頸部及耳后淋巴結腫大,體溫持續(xù)3~5天后驟退,熱退時出現(xiàn)大小不一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壓之退色,初起于軀干,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較多,皮疹在1~3天消退,無色素沉著或脫屑。所以本題考慮選C。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發(fā)熱4天,有上感的表現(xiàn),疹出熱盛,麻疹黏膜斑,考慮是麻疹。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猩紅熱的臨床表現(xiàn)
前驅期:起病急,發(fā)熱38~39℃,重者40℃以上。伴有咽痛、頭痛和腹痛。咽部與扁桃體充血水腫,可見膿性分泌物,軟腭處有細小紅斑或出血點。病初舌被白苔,舌尖及邊緣紅腫,突出的舌乳頭也呈白色,稱白草莓舌。4~5天后,白舌苔脫落,舌面光滑鮮紅,舌乳頭紅腫突起,稱紅草莓舌。
出疹期:皮疹于發(fā)病24小時迅速出現(xiàn),其順序先為頸部、腋下和腹股溝處,24小時內遍及全身。皮疹的特點為全身皮膚彌漫性充血發(fā)紅,其間廣泛存在密集而均勻的紅色細小丘疹,呈雞皮樣,觸之沙紙感。面部潮紅無皮疹,口唇周圍發(fā)白,形成口周蒼白圈。皮膚皺折處如腋窩、肘窩及腹股溝等處,皮疹密集,其間有出血點,形成明顯的橫紋線,稱為帕氏(Pastia)線。在皮疹旺盛時在腹部、手足上可見到粟狀汗皰疹。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前驅期短或不顯,表現(xiàn)“上感”癥狀。發(fā)熱第2天出疹并于一天內出齊。皮疹呈猩紅熱樣斑疹,但形態(tài)多變。持續(xù)3~4天后,耳后、兩側頸部淺表淋巴結腫大。出疹順序:面部→頸部→軀干→四肢,疹退時體溫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