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非必需氨基酸
(1)含義
(2)種類
3.條件(半)必需氨基酸:
(1)舉例
、侔腚装彼(半胱氨酸←蛋氨酸)
、诶野彼(酪氨酸←苯丙氨酸)
(2)含義
四、食物中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的評價
(一)食物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的主要評價指標
1.蛋白質含量:基礎指標
2.蛋白質消化率(digestibility)
(1)含義
(2)意義
3.蛋白質利用率
(1)含義
(2)指標
、俦匦璋被崮J剑汉x、取決指標( 必需氨基酸利用、取決于必需氨基酸模式、
利用率↑↓營養(yǎng)價值↑↓)
、谏飪r學價值(biological value,BV):含義、意義
③蛋白質凈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含義、意義
(二)食物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
1.動物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優(yōu)質蛋白質
2.植物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主要賴氨酸↓(大豆除外,大豆為優(yōu)質蛋白質)
(三)蛋白質互補作用(protein complementary action)
1.含義:在飲食中提倡食物多樣化,將富含某種必需氨基酸的食物與缺乏該種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補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體的需要,從而提高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這種作用稱為“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2.實質:使食物必需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體氨基酸模式。
3.舉例:
(1)糧谷類最佳互補食品為大豆(糧谷類相對大豆含賴氨酸↓蛋氨酸↑;大豆相對糧谷類含賴氨酸↑ 蛋氨酸↓)
(2)其次為奶類(糧谷類相對奶類含賴氨酸↓蛋氨酸↑;奶類相對糧谷類含賴氨酸↑ 蛋氨酸↓)
五、食物來源與參考攝入量
(一)食物來源
1.動物性食物:如肉、魚、蛋、奶等。
2.植物性食物:如谷類、薯類、豆類等。
其中大豆類的蛋白質是唯一能夠代替動物性蛋白的植物蛋白。
膳食中由谷類供給的蛋白質約占55%左右,特別注意蛋白質互補作用。
(二)參考攝入量
1.原則:以氮平衡為原則
2.標準:
(1)量: 按供熱百分比計算占總能量10~15%,按排出氮計算
(2)質:優(yōu)質蛋白質的攝入應占蛋白質總攝入量的30~40%(1/3)(動物性食品100~150g/d,大豆30~50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