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藥代動力學(xué)基本概念
(一)血藥濃度-時間曲線的意義
(二)給藥途徑和藥-時曲線
(三)生物利用度(the fraction of bioavailability,F)
不同劑型的藥物經(jīng)肝臟首過消除后,進入體循環(huán)的相對量和速度。
臨床意義:
生物利用度是評價藥品制劑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指標(biāo)。
1.評價各種藥物制劑的生物等效性
2.評價藥物的首過消除和作用強度
3.指導(dǎo)臨床合理用藥
4.查明藥物無效或中毒的原因
(四)表觀分布容積(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
根據(jù)給藥劑量和實測血藥濃度推算藥物在理論上占體液的體積。
臨床意義:
1.推測藥物的分布范圍:Vd=5L左右,表示藥物主要分布于血漿;
Vd =10-20L,全身體液;
Vd =40L,全身組織器官;
Vd =100-200L,體內(nèi)蓄積。
2.推測藥物的排泄速度:分布容積越大,排泄越慢;分布容積越小,排泄越快。
3.推測達到某一血藥濃度所需藥物的劑量。 D=C*Vd
4.間接反映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jié)合情況。
(五)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fe,t1/2):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臨床意義:
1.藥物分類的依據(jù)。
2.確定給藥的時間間隔。
3.預(yù)測血藥濃度達穩(wěn)態(tài)的時間。
4.預(yù)測藥物基本消除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