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A2
1、某患者需拔除右上第一磨牙殘根,進行了右側上牙槽后神經阻滯麻醉及腭大孔麻醉后。分離其頰側牙齦時患者仍有痛感,最可能的原因是
A、患者過度緊張
B、患者過于敏感
C、解剖變異
D、分離牙齦時用力過大
E、未麻醉右側上牙槽中神經
2、男,28歲,拔牙前2%利多卡因局麻后,患者出現心悸、頭暈、胸悶、面色蒼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無力、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該患者情況屬于
A、中毒
B、暈厥
C、過敏反應
D、癔病
E、腎上腺素反應
3、患者女性,23歲。左下第三磨牙近中阻生需要拔除。在行左側下牙槽神經口內阻滯麻醉后不久出現牙關緊閉,最可能的原因是
A、發(fā)生了腎上腺素反應
B、翼下頜間隙感染
C、患者過度緊張
D、麻藥注入腮腺內麻醉了面神經
E、麻藥注入翼內肌
4、男性,57歲,拔牙時注射局部麻醉藥后立即發(fā)現頭暈、胸悶、面色蒼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無力、脈快而弱、惡心,其發(fā)生的局部麻醉并發(fā)癥應為
A、暈厥
B、過敏反應
C、中毒
D、神經損傷
E、頸交感神經綜合征
5、患兒,女,7歲,左下頜乳側切牙松動Ⅲ°,側切牙已于舌側萌出牙冠的1/4,乳牙拔除時應選擇的麻藥及麻醉方式
A、0.25%~0.5%普魯卡因行唇、舌側局部浸潤麻醉
B、0.25%~0.5%利多卡因行唇、舌側局部浸潤麻醉
C、0.25%~0.5%含腎上腺素普魯卡因行左側下牙槽神經、舌神經、頰神經阻滯麻醉
D、0.25%~0.5%含腎上腺素利多卡因行左側下牙槽神經、舌神經、頰神經阻滯麻醉
E、0.25%~0.5%丁卡因行局部表面麻醉
6、某56歲男性患者,檢查發(fā)現下頜牙齒由于長時間齲齒造成未得到有效治療,導致該牙無法保留,在進行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時,發(fā)現該患者頰脂墊不明顯且磨牙缺失,此時醫(yī)生應
A、以上下頜牙槽嵴相距的中點線上與翼下頜韌帶外側1~2mm的交點作為注射標志
B、以上下頜牙槽嵴相距的中點線上與翼下頜韌帶外側3~4mm的交點作為注射標志
C、以上下頜牙槽嵴相距的中點線上與翼下頜韌帶外側5mm的交點作為注射標志
D、以上下頜牙槽嵴相距的中點線上與翼下頜韌帶外側6mm的交點作為注射標志
E、以上下頜牙槽嵴相距的中點線上與翼下頜韌帶外側交點作為注射標志
7、患者女性,68歲,右上第一磨牙殘冠需要拔除,有心律失常病史,但近2年病情平穩(wěn),少有發(fā)作。拔牙時麻醉藥宜選用
A、2%普魯卡因
B、2%含腎上腺素普魯卡因
C、2%利多卡因
D、2%含腎上腺素利多卡因
E、2%地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