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 格
概述: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
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期被認為是3~7歲
結構:★1人格傾向性,決定人態(tài)度行為的基本動力(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
2人格特征,反映人心理活動的獨特性(能力、氣質、性格)社會性
3自我調節(jié)系,調節(jié)、控制與整合(自我意識)
特質理論:卡特爾將人的特質分為表面特質與根源特質,根源特質 16個。測量量表為16PF。
艾森克提出人格的第三個維度,外內向維度、情緒維度和精神質維度。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生理的需要安全~最重要的、最優(yōu)先歸屬感和愛~尊重~
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需要可分為生物性和社會性需要
動機與挫折: 1,動機的三個功能激活,指向,維持和調整
動機沖突四種基本形式:
1雙趨沖突(既想吃雪糕又想吃薯條)
2雙避沖突(既不想頹廢又不想看書)
3避趨沖突(想得好成績又怕吃苦受累)
4雙重避趨式?jīng)_突(爭當先進雖然光榮但是太累,不當先進雖然輕松但不甘心)
★能力是人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力與知識技能的區(qū)別:1能力是人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
2知識是人類社會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和概括;
3技能則是通過練習而鞏固了的已經(jīng)“自動化”了的動作方式。
聯(lián)系:1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
2能力表現(xiàn)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從掌握的速度和質量中,可評定出一個人能力的高低。
3能力是在知識、技能的基礎上發(fā)展的。
一般能力(智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考力,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