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2018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荚囶}9

2018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考試題9_第2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8年07月10日 ]  【

  11.一般來講,容易、簡單、枯燥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比復雜、思維卷入過多、需要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樣

  D.因個體的差異而不同

  答案: A

  解析: 動機的最佳水平隨著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工作效率隨著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12.教“果實”的概念時,教師不僅提供某一果實,還提供了顏色、大小、形狀不同,可食與不可食,硬與軟的各種果實。這運用了心理學中所說的()

  A.感知覺

  B.比較

  C.判斷

  D.變式

  答案: D

  解析: 所謂變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屬性。簡言之,變式就是指概念或規(guī)則的肯定例證在無關特征方面的變化。

  13.思維很迅速,但是經(jīng)常出錯。這是()的表現(xiàn)。

  A.思維敏捷

  B.沒有主見

  C.死板

  D.輕率

  答案: D

  解析: 思維很迅速,正確性高,是思維敏捷性的表現(xiàn);思維很快,但是正確性不高,是輕率的表現(xiàn)。

  14.平視桌面上的一本書與斜視桌面上同一位置的同一本書,在視網(wǎng)膜上成像的形狀雖有不同,但人對書的形狀知覺仍然保持不變。這體現(xiàn)了知覺的()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恒常性

  答案: D

  解析: 知覺的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nèi)發(fā)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像仍相對不變。知覺恒常性包括顏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狀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和聲音恒常性。

  15.為了打擊社會上的不良行為,國家常用“殺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論依據(jù)是()

  A.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B.經(jīng)典性條件反射學說

  C.社會學習理論

  D.期待懲罰理論

  答案: C

  解析: 題干所述的做法依據(jù)的是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觀察學習和替代強化。

  16.看見一個蘋果,人們馬上能認出它。這時的心理活動是()

  A.感覺

  B.視覺

  C.色覺

  D.知覺

  答案: D

  解析: 知覺是指當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人腦中所產(chǎn)生的對于這一事物各個部分屬性的整體反映。人們把事物的顏色、形狀等屬性綜合起來以后,才知道眼前的事物是蘋果,這就是知覺。

  17.閱讀文章時適當?shù)刈龉P記,是()

  A.隨意注意

  B.不隨意注意

  C.隨意后注意

  D.無意注意

  答案: A

  解析: 有意注意也叫隨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閱讀文章時適當?shù)刈龉P記,是隨意注意,也就是有意注意。

  18.學習效率與學習動機的關系是()

  A.線性關系

  B.正比

  C.反比

  D.倒U型曲線

  答案: D

  解析: 動機水平與行為效率呈倒U型曲線。

  19.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馬斯洛

  B.韋納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答案: C

  解析: 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20.經(jīng)常讓學生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我理解了嗎?”等這一類的話屬于訓練學生的()

  A.認知策略

  B.認知技能

  C.掌握程序性知識的技能

  D.元認知策略

  答案: D

  解析: 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監(jiān)視及控制的策略。

123
責編:balabala123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