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精選試題9

2018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精選試題9_第2頁

來源:考試網  [ 2018年02月01日 ]  【
本文導航

  參考答案:

  1.【答案要點】

  (1)考試焦慮問題。

  (2)楊蒙考試焦慮主要與考試失敗以及教師的批評有關系。(3)常用的訓練方法:

 、僬{整自我認識法;②自信心訓練法;③放松訓練法;④系統脫敏法。(注:任舉兩種方法展開回答即可)。

  2.案例反映了中國、日本和美國在基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具體分析如下:(1)中國、日本和美國教育理念存在的差異。

  從本質上來說,中國、日本和美國教育理念的根本差異是側重于創(chuàng)新還是側重于打基礎。中國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模式教育,學生是多學、多練、多記、多考,培養(yǎng)孩子吸收知識、學習行為和接受能力。日本的教育強調創(chuàng)新和基礎相結合,日本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個體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同時注重傳統的教學方式。美國則側重于強調創(chuàng)新精神,強調個人主義,是一種精英式的教育,學生是多看、多想、多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2)教育方式存在的差異。

  中國的學校教育方式偏向于應試教育的方式,注重用最終的考試來評價學生,標準則是考試的結果,而不注重學生學習過程。日本學校教育的方式偏重于獨立性和個性化教育,學校通過傳授的知識教授與活動興趣課程的安排,促進學生意志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美國的學校教育方式比較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多樣化,并且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在教學方式上,將知識的傳授和問題的解決結合在一起,注重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和美國的基礎教育,不能簡單地說哪個好。在教學過程中,對中國學生,應該讓他們多創(chuàng)對象進行控制,變革研究對象以便在有利的條件下,對其進行觀察研究,取得實驗事實材料,從而得到客觀可靠的結論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實驗法的優(yōu)點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1)控制情境。(2)排除無關的因素。(3)數量記載精確。(4)反復實驗的結果,總體上是一致的。

  運用實驗法應注意:(1)實驗前做好準備。編制學年或學期的實驗計劃,制定實驗的課時計劃。準備實驗用品,編制實驗小組。學生做好理論準備,明確實驗的目的,步驟和注意事項。(2)實驗中要具體指導。教師巡回指導學生的實驗,根據情況可進行全班或個別的指導,隨時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3)實驗后要總結。教師視全體學生的實驗惰況,進行總結,并指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

  4.成就動機理論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得成功,他們最可能選擇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避免失敗者則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

  5.(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4)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習慣。

  6.(1)判斷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況應兼顧個體內部協調與對外良好適應兩個方面。(2)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對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種狀態(tài),也是一種過程。(4)心理健康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社會評價問題。

12
責編:balabala123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