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2017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壓軸試題(四)

2017下半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壓軸試題(四)_第3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7年10月19日 ]  【

  二、辨析題

  1.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從單一走向了多元。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題干的描述體現(xiàn)了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評價的特點之一。除此之外,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評價的另外兩個特點是:由甄別走向發(fā)展,由重結(jié)果走向重過程。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主要體現(xiàn)在:①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②實現(xiàn)教學評價指標的多元化;③實現(xiàn)評價方法與評價手段的多樣化。

  2.疏導原則即循循善誘原則。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誘導他的學生,其弟子顏回這樣稱贊道:“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笔鑼г瓌t也就是循循善誘原則。

  3.建構(gòu)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對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提出質(zhì)疑,強調(diào)知識的動態(tài)性。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首先,建構(gòu)主義認為知識并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而是隨著人類進步而不斷改正并隨之出現(xiàn)新的假設和解釋。其次,知識并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而是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chuàng)造。此外,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具體個體之外,盡管我們通過語言符號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學習者仍然會基于自已的經(jīng)驗背景進行理解并建構(gòu)屬于自己的知識。

  4.知覺的整體性主要依賴于知覺者本身的主觀狀態(tài),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識與經(jīng)驗。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當知覺對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時,知覺者總是以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來補充當前的知覺。例如,給動物學家一塊動物身上的骨頭,他可以塑造出完整的動物形象來。這對于缺乏動物解剖學知識的人來說,是不可能辦到的。

責編:Luffy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