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綜合素質 >> 復習資料 >> 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高頻考點:教師的藝術鑒賞素養(yǎng)(三)

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高頻考點:教師的藝術鑒賞素養(yǎng)(三)_第2頁

來源:考試網  [ 2017年07月08日 ]  【

  (6)約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一百五十多首圓舞曲,幾十首波爾卡和進行曲。他的最大成就是他和作曲家約瑟夫•蘭納一起,共同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他享有“圓舞曲之王”的美稱,名作有《藍色多瑙河》和《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米哈依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俄國偉大作曲家,俄羅斯古典音樂奠基者,所作歌劇《伊凡•蘇薩寧》、管弦樂曲《卡瑪林斯卡雅》等,奠定了俄羅斯交響音樂的基礎。

  (7)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國最偉大的作曲家,所作有交響曲《悲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

  (8)弗朗茲•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們譽為“鋼琴之王”。李斯特的作品充分挖掘了鋼琴的音響功能,對鍵盤音樂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并且創(chuàng)造了交響詩這一音樂形式,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紀才普遍采用的和聲語言。主要作品有《但丁神曲》《浮士德》《匈牙利狂想曲》等。

  (9)弗雷得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度過,創(chuàng)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主要作品有《革命練習曲》等。

  (10)皮埃爾•狄蓋特,國際無產階級革命歌曲《國際歌》的作者。此外代表作還包括《前進!工人階級》《巴黎公社》《起義者》,以及自己作詞的《共產黨之歌》《兒童支部》《紅色圣女》等歌曲。

  (八)中國戲曲

  1.京劇

  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它是在徽戲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的優(yōu)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形成的。2010年11月16日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昆曲

  發(fā)源于14、15世紀蘇州昆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F(xiàn)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昆劇。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jié)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主要以中州官話為唱說語言。昆曲在200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3.越劇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yōu)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廣大江南地區(qū),以及一些北方地區(qū)。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豫劇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來的。建國后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qū)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qū)仍稱河南梆子戲。豫劇的流行區(qū)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5.粵劇

  粵劇,漢族地方戲曲,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公元1522年一1566年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xiàn),是揉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廣州話,使廣東人更容易明白;泟∶杏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黃梅戲

  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中國五大劇種。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評劇

  評劇是流傳于我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20世紀30年代以后,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xiàn)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xiàn)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

  (九)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誕生于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chuàng)辦人任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

  中國第一部電影是戲曲片京劇《定軍山》,內有《請纓》《舞刀》等片斷,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攝制。無聲片,長約半小時。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難夫難妻》,1913年在上海拍攝,無聲片,鄭正秋編劇,鄭正秋和張石川聯(lián)合導演。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是20世紀30年代由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榮譽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于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為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

  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橋》,編劇于敏,導演王濱,東北電影制片廠1949年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魯迅著,夏衍改編,;а),北京電視制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傳》,編劇李準,導演沈浮,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術師的奇遇》,編。和鯒、陳恭敏、;,導演桑弧,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彩色舞臺紀錄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編劇:徐進、桑弧,導演;,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

  中國第一部遮幅式寬銀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煉編劇,謝晉導演。

  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部譯制片是《團的兒子》,原譯名《小英雄》,楊范、陳涓翻譯,周彥譯制導演,上海電影制片廠1950年譯制。

  中國與外國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電影制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公司合攝的《風箏》,導演王家乙、羅歇•比果。

12
責編:3540278745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