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幼兒 >> 綜合素質(zhì) >> 模擬試題 >>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zhì)》壓軸試題及答案(十四)

2017幼兒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zhì)》壓軸試題及答案(十四)_第4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7年11月02日 ]  【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這篇論著第一次提出“教學相長”思想。

  2.B【解析】洛克是外鑠論代表人物。外鑠論者看重教育的價值,對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持樂觀的態(tài)度,關注的重點是學習。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到“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

  3.C【解析】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所以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即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tǒng)和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4.C【解析】“高原現(xiàn)象”是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在學習或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出現(xiàn)的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xiàn)象。在成長曲線上表現(xiàn)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現(xiàn)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線繼續(xù)上升。

  專家點撥在歷年考試中,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練習中出現(xiàn)的“高原現(xiàn)象”比較常見?忌鷳栏咴F(xiàn)象的概念,以及高原現(xiàn)象發(fā)生在練習的哪一時期(中期)。

  5.D【解析】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成熟階段,教師已經(jīng)成為一個專業(yè)工作人員,能夠對教育問題做出反省性思考,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以利于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學。

  6.D【解析】內(nèi)部動機是指個體對學習任務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是與自我獎勵相聯(lián)系的;外部動機往往與外部獎勵,如獎勵、避免懲罰有聯(lián)系。

  7.B【解析】所謂“變式”,就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命題進行合理的轉化。即教師可不斷更換命題中的非本質(zhì)特征、變換問題中的條件或結論、轉換問題的內(nèi)容和形式,但應保留好對象中的本質(zhì)因素,從而使學生掌握學習對象的本質(zhì)屬性。

  8.A【解析】梅和哈特肖恩的“誠實”研究認為,兒童的道德行為或品質(zhì)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情景與教育。

  9.C【解析】所謂過度學習,是指在學習達到剛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學習。研究表明,學習熟練程度達到l50%左右時,記憶效果最好。

  10.A【解析】形象思維是借助頭腦中的表象進行思維的一種形式。

  專家點撥思維是一種高級的認識活動,這是歷年考試中經(jīng)?疾榈闹匾獌(nèi)容。相關知識點有:思維的概念、特點(概括性、間接性)、種類(根據(jù)思維要解決的問題的內(nèi)容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根據(jù)思維探索答案的方向分為聚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根據(jù)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分為常規(guī)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特點及培養(yǎng)。

  11.C【解析】群體規(guī)范通過從眾使學生保持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的一致性,并為學生的課堂行為規(guī)定了方向和范圍。

  12.A【解析】遷移理論有:(1)相同要素說(桑代克):遷移是非常具體的、并且是有條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2)經(jīng)驗類化說(賈德):強調(diào)概括化的經(jīng)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3)關系轉化說(苛勒):遷移產(chǎn)生的實質(zhì)是個體對事物間的關系的理解。

  13.A【解析】個性是指個體在社會活動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來的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nèi)隱行為,并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wěn)定區(qū)別的綜合心理特征。表現(xiàn)為一個人適應環(huán)境時在能力、氣質(zhì)、性格、動機、價值觀等方面的整合,其中核心的評價內(nèi)容是性格。

  14.B【解析】以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相對于以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育,倡導以兒童為中心,充分尊重兒童。

  15.B【解析】教師對學生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16.D【解析】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與課堂教學相比,課外活動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個性。

  17.B【解析】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時間在3歲左右。

  專家點撥自我意識這一考點包括的內(nèi)容很多,如自我意識的概念、心理成分、發(fā)展。其中,尤其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為重中之重,經(jīng)常以單項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出現(xiàn)。個體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從生理自我(3歲左右基本成熟)到社會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第二個飛躍期)。

  18.A【解析】啟發(fā)性原則要求教師要認清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應當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獨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自覺地掌握知識,而不是將現(xiàn)成的答案送到學生面前。

  19.C【解析】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方面都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考慮、學生在學習中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

  20.A【解析】我國當前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

  二、簡答題

  21.【答案要點】我國小學德育的原則主要有:

  (1)導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2)疏導原則。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自身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diào)節(jié),使其相互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fā)展。

  專家點撥德育原則是簡答題、材料分析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考查內(nèi)容。德育原則是根據(jù)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guī)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則對制定德育大綱、確定德育內(nèi)容、選擇德育方法、運用德育組織形式等都具有指導作用。我國小學主要的德育原則有:(1)導向性原則;(2)疏導原則;(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5)因材施教原則;(6)發(fā)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對于這六條主要德育原則,考生必須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知它們的概念及:基本要求,達到靈活掌握并熟練運用的程度。

  22.【答案要點】(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教師在制訂輔導計劃時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確定心理輔導活動內(nèi)容時要考慮大多數(shù)學生共同需要與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團體輔導活動時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2)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預防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學會人際交往;發(fā)展是指導學生樹立有價值的學習與生活目標,承擔生活責任,發(fā)揮個人潛能,使生活過得健康、充實、有意義。就整體而言,在預防的同時要追求發(fā)展,可以說,發(fā)展是一種積極的預防。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尊重,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平等的權利;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tài)度,按學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

  (4)學生主體性原則。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fā)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5)個別化對待原則。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diào)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學生輔導的精髓。

  (6)整體性發(fā)展原則。心理輔導追求學生人格的整體性發(fā)展。從社會價值取向看,它重視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從滿足學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學生知、情、意、行幾方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23.【答案要點】(1)創(chuàng)設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①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nèi)容。

  (2)注重創(chuàng)造性個性的塑造。①保護好奇心。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③鼓勵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④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3)開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教授創(chuàng)造性思維策略?赏ㄟ^各種專門的課程來教授一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策略與方法,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常用的方法有:發(fā)散思維訓練、推測與假設訓練、自我設計訓練、頭腦風暴訓練等。

  三、材料分析題

  24.【答案要點】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優(yōu)點在于:能抓住一個“情”字,以情感為主線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對辛棄疾身世的深情引述,引領著學生走進辛棄疾的精神世界,通過品味詞韻意趣,想象情景,讓學生深刻感悟辛棄疾夜行黃沙道中的欣喜之情。教學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飽滿而且能夠緊密相扣,學生亦能為情所動,隨情而讀,課堂洋溢著濃郁的詩情。但也有一些缺憾之處:(1)缺乏開放性,教學設計過于嚴謹。駕輕就熟的梳理與密集流暢的引導,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顯得過于“搶眼”,而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淹沒在大容量和快節(jié)奏的教學中。學生處處有被“牽”著的痕跡,教學設計顯得不夠開放。(2)忽視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在理念上,我們都懂得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預設目標的完成,往往忽視了學生的閱讀期待。例如,本教學片段中的教師在教學中引入詩詞,但是預設導語中夾雜著現(xiàn)成理解的直接呈現(xiàn),因而就忽視了學生品味詩詞的方式與過程。雖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作者的情感,對用詞的妙處有親切而自然的體悟,但是沒有主體情感的積極參與,領悟顯然不夠深刻。

  25.【答案要點】

  問題(一):與“刺”“花”相關的教育觀點:同樣面對仙人掌上的刺與花,有的同學只看到刺,有的同學雖然刺與花都看到了,但因為討厭刺,連花也不喜歡了。而李剛卻有著與眾不同的認識,能帶著欣賞去看待刺叢中的花。教師對待學生也應該像對待刺叢中的花一樣,首先,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優(yōu)缺點;其次,無論對待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還是后進生,教師都應該帶著欣賞的眼光,辯證地看待。尤其是面對缺點較多的學生,教育者更應該積極去探索、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教師對個別學生的教育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指導,少冷落。個別學生轉化的關鍵在于使其樹立起自信心,作為教師要善于保護學生的自尊。

  問題(二):對學生的轉化工作,應從以下方面人手:首先,要走近他們,喜歡他們,成為他們的朋友,同時要引導周圍的同學一起關心他。其次,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通過激勵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培植閃光點。再次,要重視個別學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過。最后,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出現(xiàn)反復,不能對學生失去信心,要堅持對他們的鼓勵,促其飛躍。對個別問題學生應該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教育:(1)改善人際關系,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2)保護自尊心,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3)鍛煉與誘因作斗爭的意志力,鞏固新的行為習慣;(4)注重個別差異,運用教育機智。

  四、教學設計題

  以第26題為例:

  26.【參考設計】

  問題(一):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是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作者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艷麗的外形;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著水面疾飛”,表現(xiàn)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問題(二):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l~3自然段。

 、诹私獯澍B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的提魚本領有什么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2.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問題(三):

  一、激趣導入

  1.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小鳥,像孔雀、畫眉、黃鶯……下面請大家看看這是什么鳥?(出示“翠鳥”圖片),對,這是翠鳥。翠鳥又叫“叼魚郎”,它生活在靠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巖石上,有著高超的捕魚本領。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翠鳥的。

  2.出示課題。(齊讀)

  3.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翠鳥的特點,誰能告訴老師,是哪三個方面呢?

  (指名回答,師板書:外形、活動、住處)

  4.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有關翠鳥的錄像,看看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有什么特點。

  5.小結。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出示圖片,看圖說一說翠鳥的外形特點。

  2.默讀第1自然段(課文是怎樣描寫的),按要求把有關的詞語找出來。

  3.指名說說你找到的詞語,再齊讀。

  4.作者是按什么樣的順序描寫翠鳥的外形?(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書:爪子(紅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靈活)、嘴(尖、長)。

  6.重點理解描寫翠鳥羽毛的三個比喻句。

  7.用喜歡、贊美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三、學習第2、3自然段

  1.指名讀第2、3自然段。

  (1)翠鳥的動作怎樣?

  (2)課文第2自然段寫翠鳥的什么動作?

  (3)課文第3自然段寫翠鳥的什么動作?

  2.分析課文第2自然段。

  (1)翠鳥的叫聲有什么特點?它喜歡怎樣的活動?(指名回答)

  (2)比較句子。

  (3)課文第2自然段還寫了翠鳥的什么動作?(等魚)

  (4)板書。等魚:一動不動注視(靜)。

  (5)指導朗讀。

  3.分析課文第3自然段。

  (1)欣賞翠鳥捕魚的錄像。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3)學生自由讀翠鳥捕魚的句子,用“△△”畫出有關詞語。

  (4)學生畫出句子,匯報。

  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飛。

  翠鳥叫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

  翠鳥蹬開葦稈,很快地飛過去。

  板書。捕魚:蹬、飛、叼、飛(動)。

  (5)分小組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6)匯報討論情況。

  (7)比較句子。

  (8)指導朗讀。

  4.小結:翠鳥不但外形美麗,而且是捕魚高手,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具體地把翠鳥捕魚經(jīng)過表達了出來。

  四、學習第4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

  2.談理解,你讀懂了什么?

  3.板書:峭壁上。

  4.師歸納:老漁翁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小溪盡頭的峭壁上,翠鳥來這里是和我們做朋友的,我們打消了捉它的念頭,只是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留一會兒。

  5.文章表迭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板書:喜愛)

  五、總結全文

  1.作者寫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并寫出了它在捕魚過程中動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點,分別從靜和動兩方面表現(xiàn)出來,使人們不禁對翠鳥產(chǎn)生喜愛之情。

  2.說話練習:請你學學作者,用最美麗的語言贊美你所喜歡的動物。

  六、課外延伸

  1.欣賞鳥類的圖片。

  2.課外延伸。

  (1)讀一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外形、提魚動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2)請你以“我喜愛的鳥”為題,仿照《翠鳥》抓住事物特點來介紹自己所了解的鳥。

  [設計理由]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個方面展開:翠鳥外形上的特點和翠鳥動作上的特點。教學中把朗讀和理解結合起來,在正確領會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表達出作者的感情,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責編:Luffy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