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教師資格證 >> 小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2017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壓軸題(二)

2017下半年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壓軸題(二)_第3頁

來源:考試網(wǎng)  [ 2017年10月20日 ]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生身體發(fā)展的特點”。

  【導師詳解】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各器官系統(tǒng)中發(fā)育最早的。

  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zhì)”。

  【導師詳解】活動型綜合課程以學生的學習性、探究性活動為主體,其課程內(nèi)容具有高度綜合性,重視知識的高度整合性。在小學階段典型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有低年級階段的品德與生活課程,中高年級階段的品德與社會課程,以及一些學校校本課程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品德與生活課程以活動為課程的組織和實施方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經(jīng)驗與體驗,因而被稱為活動型的綜合課程。

  3.【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情境的內(nèi)涵”。

  【導師詳解】影響教學設計的因素之一情境是指教師教學前硬件、軟件和教學環(huán)境的準備狀況。

  4.【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課堂氛圍的類型”。

  【導師詳解】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5.【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情境的相關知識”。

  【導師詳解】“教學情境”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服務于學生學習的一種特殊的教學環(huán)境。

  6.【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課堂教學技能”。

  【導師詳解】略

  7.【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領域所涵蓋的核心知識及其關聯(lián)”。

  【導師詳解】21世紀我國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的基本觀念是: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應“突出體現(xiàn)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

  8.【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學習評價的分類”。

  【導師詳解】按評價的取向角度劃分,學習評價主要可以分為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和主體取向的評價。

  9.【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組織小學班級活動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導師詳解】小組活動或競爭性活動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運用中記住英語材料。教師在組織小組活動或競爭性活動時,要以活躍氣氛為主,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然能夠記住英語材料。

  10.【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師成長的主要場所”。

  【導師詳解】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成長的場所自然是課堂。教師是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結(jié)合自身的反思和教育教學研究而逐步成長的。

  11.【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相關知識”。

  【導師詳解】略

  1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階段的課程結(jié)構(gòu)”。

  【導師詳解】新課程結(jié)構(gòu)明確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shù)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小學中高年級開設品德與社會、語文、數(shù)學、科學、外語、綜合實踐活動、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13.【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自主性學習方式的類型”。

  【導師詳解】自主性學習方式的類型主要有超前式學習、遷移式學習、實驗室式學習;合作性學習方式的類型主要有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討論式學習;探究性學習方式的類型主要有問題式學習、發(fā)現(xiàn)式學習、體驗式學習。這些學習方式并不是截然分離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貫通的。

  14.【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導師詳解】自我意識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經(jīng)過不同的階段,最后走向成熟。自我意識是個體生理和心理能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發(fā)生的,在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長期互動中發(fā)展并最后形成的。3歲到11、12歲是兒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階段,其結(jié)果是社會自我的形成。這一階段,兒童通過在家庭、幼兒園、學校中的勞動、游戲和學習活動,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漸獲得并形成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在集體生活中,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這一階段,兒童主要形成社會自我,即多種角色觀念,如性別角色、家庭角色、伙伴團體角色、學校中的角色。但此時兒童尚未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狀況,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能力相當?shù)拖隆?/P>

  15.【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依據(jù)”。

  【導師詳解】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是:教學目標、內(nèi)容、媒體、策略匹配一致原則。確定此項原則的依據(jù)包括:(1)教學目標對教學內(nèi)容、媒體、策略的控制作用;(2)教學內(nèi)容、媒體、策略對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意義;(3)教學目標、內(nèi)容、媒體、策略與教學過程的關系。

  二、簡答題

  1.【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課外活動的基本知識”。

  【參考答案】

  (1)思想教育活動

  思想教育活動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時事政治教育、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道德品質(zhì)教育、文明禮貌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等。它一般是結(jié)合國家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和國內(nèi)外大事件組織學生開展的各項活動,如英雄人物報告會、慰問革命前輩、祭掃烈士墓、瞻仰名人故居等。這些有意義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的認識水平,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2)科學技術活動

  學?梢愿鶕(jù)實際的辦學條件和社會資源,舉辦各種科普知識講座、參觀科技展覽、組織各種科技小組活動,組織“小發(fā)明”、“小制作”活動等。這些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開發(fā)小學生的智力,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

  (3)文藝活動

  學?梢愿鶕(jù)學生的文藝愛好和興趣,開展一些諸如文學寫作、朗誦、戲劇、音樂、舞蹈、美術、書法、刺繡和創(chuàng)作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特長,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有一定特長的人才。

  (4)體育活動

  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學?梢赃m當組織一些諸如各種球類、田徑、體操、武術、游泳、爬山、滑冰、棋類等方面的訓練和競賽活動。這樣的活動既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增強學生體質(zhì),又能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團結(jié)互助的品德,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有體育特長的人才。

  (5)社會公益活動

  社會公益活動是學校組織的一種直接服務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的義務和志愿服務勞動,如綠化校園,擁軍優(yōu)屬,慰問、照顧孤寡老人、殘疾人,維護交通秩序,公共場所衛(wèi)生清掃等。這些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關心集體和他人以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品德,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

  2.【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基本類型”。

  【參考答案】

  (1)從教學進程來分,可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

  (2)從依據(jù)獲取信息的途徑來分,可分為通過學生視角的反思、通過教師自身的反思、通過同事或?qū)<乙暯堑姆此、通過閱讀學習視角的反思和通過家長視角的反思等。

  (3)從依據(jù)寫作方式來分,可分為教學案例、教學日記、教育自傳(傳記)、教學隨筆等。

  3.【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生情感意志的發(fā)展特點與教育”。

  【參考答案】情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小學生的情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展。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都開始有所表現(xiàn),但還只是初步的。小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一般是外在而且明顯的,他們的喜怒哀樂是鮮明的,直接表現(xiàn)在稚嫩的面孔上。小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表情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情感變化,無論是集體性的還是個別學生的情感變化,都對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同時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機會。要善于把握這樣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豐富、深刻和穩(wěn)定。

  意志力是克服困難的能力。小學生在學習和集體活動中,意志力得到鍛煉和發(fā)展,但是小學生在克服困難過程中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能力還比較弱,常有賴于教師和家長的提示,需要給他們以鼓勵和幫助,給他們提供鍛煉意志力的機會。小學教師從學生的意志水平出發(fā),逐步向?qū)W生提出克服困難的要求,既是完成學習任務的需要,又是培養(yǎng)意志品質(zhì)的過程,F(xiàn)代教育重視人的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使未來社會的公民和專門人才都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在心理上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勇于面對困難。顯然,磨煉意志、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應從小學階段開始就列為重要的教育目標。

  4.【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參考答案】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語言系統(tǒng)連貫地向?qū)W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講授法主要是以語言的形式向?qū)W生傳授間接經(jīng)驗,主要包括講述、講解、講演等形式。

  (2)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和學生通過相互的交談來進行教學的方法。談話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也可幫助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和教師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辨析是非真?zhèn),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向?qū)W生展示實物或直觀教具、向?qū)W生作示范性的實驗,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5)練習法

  練習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三、材料分析題

  1.【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對小學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進行恰當評價”。

  【參考答案】

  (1)兩個教學過程顯示了問題對于探究活動的重要性。“教學一”雖然采集了土壤樣本,提供了學生研究的實物,而且似乎比學生自己采集的土壤更具有典型性,但是它缺少的恰恰是教學活動最重要的東西——學生的需要。學生只有極少的一些泥土,同時關于對土樣的研究有什么意義,學生并不知道。學生進行的是無問題學習。因此,學生只能隨教師而動,或是隨教材而動,活動的目的不明,動機不強。教學中雖然學生也在動手,也在觀察,但研究味太淡,能動性很弱,學習活動變得機械而無生氣了!敖虒W二”則非常關注學生頭腦中的問題,教師非常清楚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性。教師給了學生產(chǎn)生問題的時空條件——對真實的土壤世界的親密接觸。真切的感知產(chǎn)生真實的問題,形成真的探究動機。更值得注意的是劉老師沒有像我們經(jīng)?吹降哪菢樱褜W生的問題置于一旁,請學生研究教材中或老師提出的問題。針對黑板上的許多問題,老師與學生一起整理討論,在分析的基礎上,共同確定了可以在課堂上研究的、對于進一步認識土壤又有價值的問題,實現(xiàn)了學生的研究活動與其問題和需要基本一致,使研究活動進入學生的真實世界。

  (2)科學課不只是在教室、實驗室里,教室外有廣闊的科學探究天地。兩節(jié)課都有土壤實物樣本,但“教學一”學生眼里的樣本只是樣本而已;而“教學二”中學生透過樣本,可以看到真實的土壤世界。室外考察中,學生在掘、看、摸、聞中,對不同的土壤進行比較,全身心地感受土壤的生命信息,使得原本再熟悉不過的事物突然間變得陌生起來。于是一個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被記錄下來,一個個不解的疑問產(chǎn)生了。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在更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展開。

  (3)情感體驗是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必要因素,應當融會在活動過程中!敖虒W二”與傳統(tǒng)常識教學的不同之處是,整個研究活動需要經(jīng)歷一個多月的時間。獲得有關土壤的一些知識,學習科學探究的能力和方法,并不是教學的全部。讓學生親身投入土壤的研究活動,讓他們親近科學、體驗科學、體驗一份獨特的感受,這更有意義。而“教學一”顯然缺少這種體驗。學習活動中,學生缺少真實感受,缺少了解土壤、研究土壤的欲望,感情投入極少,幾乎是一系列純認知活動。這種學習活動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是大打折扣的。

  2.【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對教學片段進行評價”。

  【參考答案】面對剛剛?cè)雽W的一年級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時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這位老師用律動式的“摸耳、眨眼、揮手、搖腦袋”,使學生置身于輕松的氛圍之中,用學生熟知的“手”展開教學,無論組織教學,還是復習舊知識都是讓學生在游戲玩樂中進行,體現(xiàn)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思想。同時,通過兩個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樣教學,會使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四、教學設計題

  【考查要點】本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依據(jù)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小學相關學科課程標準,結(jié)合教材特點,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完成指定內(nèi)容的教案設計”,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

  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小學生知道什么是圓的周長。

  2.理解并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4.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5.通過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所作的貢獻,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1.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傳授新知:

  2. (一)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猜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1.由比較兩種跑道的長短,引出它們的周長!澳銜銌?”(如果學生談到角或線的形狀,就順勢引導:正方形是由4條這樣的線段圍成的,圓是由一條圓滑的曲線圍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長)追問: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師板書c=

  4a)那你們說說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什么關系?(4倍,1/4)(師:正方形的周長總是它邊長的4倍,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

  3.圓的周長能算嗎?如果知道了計算公式能不能算?看來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4.猜想:你覺得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有關系?

  (二)測量驗證

  1.教師提問: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呢?

 、偕1:把圓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師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長。

  ②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

  2.①學生動手測量,驗證猜想。學生分組實驗,并記下它們的周長、直徑,填入書中的表格里。

 、谟^察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

  提問: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圓的直徑變,周長也變,而且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

  3.比較數(shù)據(jù),揭示關系

  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固定的倍數(shù)關系呢?猜猜看,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

  學生動手計算:把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填入書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問:這些周長與直徑存在幾倍的關系,(3倍多一些),最后師生共同總結(jié)概括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引導學生看書。

  (三)介紹圓周率

  1.師:任意一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用手指寫一寫。

  2.圓周率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請同學們看課本小資料,講述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小結(jié):早在1500年前,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外國人早了整整一千年,這是民族對世界數(shù)學的巨大貢獻,今天,同學們自己動手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規(guī)律,老師相信同學們當中將來也會有像祖沖之一樣偉大的科學家,根據(jù)需要,我們一般保留兩位小數(shù)。

  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點。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的?兩個數(shù)相除又可說成是兩數(shù)的比,所以這個結(jié)果就是圓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我們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這個比值是固定的,而我們現(xiàn)在得到的結(jié)果有差異主要是測量工具及測量方法有誤差造成的。那圓周率的數(shù)值到底是多少呢?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強調(diào)π≈3.14)在說的時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寫和算的時候要按準確值計算,用等號)(四)推導公式

  1.到現(xiàn)在,你會計算圓的周長嗎?怎樣算?

  2.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表示d直徑,字母公式怎樣寫?(板書:c=7πd)只告訴你直徑,你能求出圓的周長嗎?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π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

  3.知道半徑,能求圓的周長嗎?周長是它半徑的多少倍?

123
責編:Luffy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