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教師資格證 >> 幼兒 >> 幼兒教育學 >> 模擬試題 >>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教育學模擬卷選擇題四

2017年幼兒教師資格證教育學模擬卷選擇題四_第2頁

來源:考試網  [ 2017年07月03日 ]  【

  二、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1 5分)

  1.幼兒智育

  幼兒智育指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幼兒獲得粗淺的知識技能,發(fā)展智力,增進對周圍事物的求知興趣,學習“如何學習”,并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過程。

  2.結構游戲

  結構游戲指兒童利用各種不同的結構材料,經過手的創(chuàng)造來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游戲。

  3.保育員

  保育員是在幼兒園中主要負責幼兒的衛(wèi)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員。國家規(guī)定:保育員應該具備初中畢業(yè)以上的學歷,受過幼兒保育職業(yè)培訓,能夠履行幼兒保育員的職責。

  4.蒙臺梭利教學法

  蒙臺梭利教學法指意大利學前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的一種非常實用的、操作性極強的、完整的教育體系,是全面提升兒童素質,發(fā)展兒童潛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地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的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任務是激發(fā)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fā)展;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兒童自由與自發(fā)活動中,幫助他們獲得身心發(fā)展。

  5.發(fā)展適宜性原則

  發(fā)展適宜性指學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參考和利用現有兒童發(fā)展研究成果,為每名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適合其個別差異性的課程及教育教學實踐。它包括:一是年齡適宜性;二是個體適宜性。

  三、判斷題(每題1分,共9分)

  1.在幼兒園課堂中,教師與幼兒之間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

  2.幼小銜接的意義在于能夠使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的文化學習。

  ×。解析:幼小銜接不僅要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的文化學習,還要從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3.幼兒的學習是否有意義,關鍵在于幼兒采用哪種學習方式。

  ×。解析:幼兒學習是否有意義,除了學習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活動的內容。

  4.世界上第一所幼兒教育機構是由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建立的。

  ×。解析:福祿倍爾創(chuàng)立的幼兒園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在此之前已經存在一些零散的幼兒教育機構。

  5.幼兒教育的全部意義在于能開發(fā)幼兒智力。

  ×。解析:幼兒教育的意義除了開發(fā)智力外,還要發(fā)展身體素質、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等。

  6.幼兒園經濟條件差,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時必須考慮經濟性原則。

  ×。解析:是否采用經濟性原則,不在于幼兒園本身經濟條件的好壞。

  7.教師應該按照一些家長的要求,減少游戲活動,加強讀、寫、算的教學。

  ×。解析:以活動為主要教育內容是幼兒園教學的原則,不能以讀、寫、算來壓制兒童的正常發(fā)展。

  8.尊重幼兒游戲的自主性就是要尊重幼兒游戲的意愿和興趣。

  √。

  9.幼兒的游戲主要是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的。

  ×。解析:幼兒的游戲主要是自己完成,教師擔當提供資源者和協(xié)助者的角色。

  四、簡答題(每題5分,共20分)

  1.簡述幼兒園與小學不銜接的原因。

  幼小不銜接的主要原因是幼兒園與小學階段教育存在差異。

  (1)學習時間不同。幼兒園每天有1小時左右的集體教學時間,小學每天有3~4小時的集體教學時間,較幼兒園多出3倍。

  (2)生活制度不同。幼兒園強調各類活動的頻繁交替,適合孩子好動和喜新厭舊的特點,而小學里只有體育課、音樂課、活動課等才能讓孩子較自由地活動。

  (3)教學方式不同。幼兒園里以游戲為主,孩子無作業(yè)負擔,而小學要嚴格按照大綱實施教學,以學習為主,每天要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yè)。

  (4)睡眠時間不同。小學生的睡眠時間通常比幼兒園孩子的睡眠時間短。

  (5)師生關系不同。幼兒園里隨時都有教師或保育員伴隨左右,及時解決孩子的困難。而小學里一個班有五六個課任教師,但每節(jié)課的任課老師基本上都不是同一個人,許多事情都要學生自主解決,而不是動不動就讓老師幫忙。

  (6)家長要求不同。對于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只要他們能吃好玩好就基本感到滿足了。上小學以后,父母對孩子在學習成績、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以上這些差異將給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帶來諸多不適應。

  2.簡述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

  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這一目標是確定幼兒園教育任務、評估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根本依據,國家通過這一目標對全國幼兒園教育進行領導和調控。

  幼兒園教育目標是根據教育目的并結合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提出來的。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幼兒,它體現了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顧幼兒園教育的性質和特點。幼兒園教育目標對體、智、德、美各個方面都有相關描述,其提法又與學校教育目標略有不同,如把“體”放到了第一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和機能的健全發(fā)展較以后各年齡階段更為重要的緣故。

  3.簡要敘述幼兒體育的內容。

  體育活動是幼兒體育的主要內容,通過體育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體質,發(fā)展基本動作,培養(yǎng)勇敢、自信等優(yōu)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以及堅強的意志品質等。幼兒除了在幼兒園中每天要接受一定的體育活動鍛煉以外,在家庭中也應該保證讓幼兒有一定的體育活動時間。其中,幼兒每天的戶外體育活動原則上不能少于一小時。

  幼兒的體育活動內容主要有:①基本動作練習,如走、跑、跳、平衡、鉆爬、攀登、投擲等;②身體姿勢及體操練習,如走、坐、立的姿勢;③體育游戲,以開展某種基本動作練習為主的、有一定練習規(guī)則的體育活動。

  4.簡述幼兒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之間的關系。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包含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兩類活動。兩類活動相互交織,不可分割。

  (1)教師的“教”,是指教師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 “教”的活動主要通過兩個途徑進行:一是直接地“教”;二是間接地“教”。前者是教師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內容傳遞給幼兒;后者是指教師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講給幼兒聽,而是通過環(huán)境中適當的中介,比如,利用環(huán)境中的玩具、榜樣、幼兒關心的現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達到教育目的。

  (2)幼兒的“學”。幼兒是自身學習的主體,其是否接受知識、到何種程度,主要依賴于幼兒的興趣、經驗、認知能力、情感等。幼兒的學包括“接受學習”和“發(fā)現學習”等形式。前者是指學習者主要通過教師的言語講授獲得知識、技能、概念等的學習方式;后者是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自實踐、與人交往等去發(fā)現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從而獲得各種直接經驗、體驗以及思維方法的學習方式。

123
責編:3540278745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