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登記的實質在于( )
A:公告
B:通告
C:公示
D:國家掌握土地利用情況
答案:C
解析:參見P15~16,土地登記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土地權利進行登記的過程,是一項直接影響到土地權利人權益的行政行為。土地登記的實質在于公示,就是將土地權利變動的意思向社會公眾顯示,讓公眾知曉土地的權利狀況特別是土地權利的變動情況。
2、按照《土地登記辦法》,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土地登記申請之日起( )內,辦結土地登記審查手續(xù)。
A:30
B:20
C:15
D:10
答案:B
解析:參見P40,按照《土地登記辦法》,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土地登記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辦結土地登記審查手續(xù)。特殊情況需要延期的,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后,可以延長十日。
3、從( )起,土地總登記工作全面鋪開。
A:2007年12月
B:2008年2月
C:2007年3月
D:1990年11月
答案:D
解析:1990年11月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在西安召開“全國地籍管理研討會”,會議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地籍管理的發(fā)展戰(zhàn)略,明確了地籍管理的目標和技術路線。中國的地籍管理工作從此進入全面開展時期,土地總登記工作全面鋪開。另外,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物權法》;2007年12月,國土資源部頒布《土地登記辦法》,并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4、當土地證書和土地登記薄內容不一致時,以( )為準。
A:以土地登記薄記載內容為準
B:以土地證書記載內容為準
C:以上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裁決為準
D:應重新調查審核
答案:A
解析:參見P59,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登記手續(xù)前,應當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土地權利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土地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土地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土地登記簿為準。
5、農業(yè)用地承包經營期限為( )。
A:70年
B:50年
C:30年
D:20年
答案:C
解析:參見P201,農業(yè)用地承包經營期限為30年,承包、租賃、拍賣“四荒”使用權,最長不得超過50年。
6、下列( )屬于地址變更登記。
A:住所遷移引起的地址變更
B:街道名稱改變引起的地址變更
C:宗地門牌號碼改變引起的地址變更
D:行政區(qū)域調整引起的地址變更
答案:A
解析:參見P335,在土地權利人的地址與其使用宗地的坐落不一致的情況下,因宗地所在的行政區(qū)域調整、街道名稱改變或宗地門牌號碼改變而進行的變更土地登記一般不屬于地址變更登記,在臺灣屬土地標示變更登記范疇,此類變更一般不需土地權利人申請,而由土地登記機關在宗地名稱發(fā)生變化后直接予以變更。
7、集體農用土地使用權的主體一般為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如為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則必須經村民會議( )以上成員或者( )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批準。
A:2/3、1/4
B:1/2、2/3
C:2/3、2/3
D:1/2、1/3
答案:C
解析:參見P196,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一般要求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村居民;集體農用地使用權的主體一般為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如為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則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批準。
8、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fā),滿( )未動工開發(fā)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答案:B
解析:參見P368,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fā),滿二年未動工開發(fā)的,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并進行注銷登記。
9、以下( )項的資料不可以公開查詢
A:地籍調查表
B:宗地圖
C:土地登記申請書
D:土地審批記錄
答案:D
解析:參見P415,原始登記資料是記錄土地權利歷史狀況或記錄土地登記過程等的一些文件資料。如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等權屬來源文件或土地登記申請書、土地登記審批表等土地登記過程性文件,其中的一些信息,如合同金額、審批記錄等都已超出了一般應該讓公眾知曉的土地權利狀況的范圍,可能涉及土地權利人、當事人等的一些個人隱私和商業(yè)秘密,因此對原始登記資料的查詢應當受到一定的限制。
10、土地登記代理過程中,由( )對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A:土地代理人
B:被代理人
C:土地登記代理機構
D:土地登記機關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