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屬于法律實施的是( C )
A.執(zhí)法
B.司法
C.立法
D.守法
12.立法程序化、法律化的重要意義在于( D )
A.防止公民的非法行為
B.避免執(zhí)法機關的違法行為
C.防止黨派團體的非法行為
D.意味著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在嚴格遵循法定程序時才能立法,從而才能保證立法的質(zhì)量
13.社會主義法律得以實現(xiàn)的主要方式是(C )
A.依靠法律監(jiān)督機關的有效監(jiān)督
B.依靠執(zhí)法機關的嚴格執(zhí)法
C.依靠人民群眾的自覺守法
D.依靠司法機關的強制
14.凡是違法行為都要受到( A )
A.法律制裁
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
D.經(jīng)濟制裁
15.法律對社會發(fā)展能否起進步作用,決定于( C )
A.是否適應一切經(jīng)濟基礎的需要
B.是否能積極地為自己的經(jīng)濟基礎服務
C.法律所服務的經(jīng)濟基礎是否適應生產(chǎn)力的需要
D.是否適應國家的需要
16.貫徹“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在適用法律時,( B )
A.就不必考慮形勢
B.也應考慮形勢
C.必須考慮形勢
D.法律必須無條件服從形勢
17.黨的政策和社會主義法的關系,應該是( A )
A.政策指導法,法律和政策,兩者相輔相成
B.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律必須服從政策
C.法高于大于政策,政策必須服從法
D.政策和法各自獨立,互不干涉
18.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關系產(chǎn)生.變更和消滅的條件或根據(jù),稱為( C )
A.法律關系主體
B.法律關系客體
C.法律事實
D.法律關系內(nèi)容
19.權利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稱為( B )
A.法律事實
B.法律關系客體
C.法律關系內(nèi)容
D.法律關系
20.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國( C )
A.社會主義法的基礎
B.社會主義立法的基本原則
C.社會主義法的實施的基本原則
D.憲法的總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