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 >> 主觀題卷 >> 主觀題模擬題 >> 2019年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考試提高練習題三

      2019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主觀題考試提高練習題三_第2頁

      來源:中華考試網(wǎng)   2019-07-07   【

        【參考答案】

        一、簡答題

        1、訴訟時效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期間,因發(fā)生法定事由阻礙權利人行使請求權,訴訟時效依法暫時停止進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之日起繼續(xù)進行的情況。訴訟時效中斷是指已經(jīng)開始的訴訟時效因發(fā)生法定事由不再進行,并使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時效期間喪失效力。

        二者的區(qū)別在于:(1)適用條件不同。前者發(fā)生于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nèi);而后者無時間發(fā)生的限制,可以發(fā)生在時效進行期間的任何階段。(2)法定事由不同。前者的法定事由為不可抗力,以及其他阻礙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情況;后者的法定事由包括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3)法律效果不同。前者是暫時停止時效的進行,待法定事由消失后,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而后者是使法定事由發(fā)生之前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時效歸于無效,而重新計算時效期間。

        2、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nèi)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即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以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之權利的制度。取得時效表現(xiàn)為非所有人占有財產(chǎn)達法定時間未受所有人追索而取得該財產(chǎn)所有權。訴訟時效在民事時效制度中,屬于消滅時效范疇,區(qū)別于取得時效。兩者區(qū)別在于:(1)所依據(jù)的事實狀態(tài)不同。訴訟時效依據(jù)的是權利人不行使請求權的事實的連續(xù)存在;而取得時效依據(jù)的是非所有人占有他人所有物的事實狀態(tài)。(2)法律后果不同。訴訟時效的屆滿導致請求人民法院予以保護之權利的消滅,即勝訴權的消滅;而取得時效的屆滿導致特定權利的產(chǎn)生。(3)適用的范疇不同。訴訟時效是對債權而言,適用于財產(chǎn)請求權的存在或喪失;而取得時效是對物權而言,適用于財產(chǎn)所有權的產(chǎn)生和喪失。

        3、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nèi)不行使其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其特征是:(1)它屬于消滅時效。訴訟時效完成后,權利人喪失了勝訴權。(2)它并不消滅實體權利,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義務人如自愿履行的,權利人仍有權受領。(3)它屬于強制性的規(guī)定,當事人無權協(xié)議變更。

        4、(1)促使權利人積極的行使自己的權利,以維護自己的利益。(2)避免證據(jù)滅失。因為一種事實狀態(tài)長期存在,必致證據(jù)湮滅、證人死亡,此事實狀態(tài)是否合法,殊難證明。

        5、(1)構成要件不同。訴訟時效具備兩個要件,即法定期間的經(jīng)過和權利人不行使權利的事實狀態(tài);除斥期間只需要一個要件,即法定期間經(jīng)過。(2)適用對象不同。訴訟時效一般適用于債權請求權;除斥期間一般適用于為形成權,如取回權、放棄權、撤銷權等。(3)法律效力不同。訴訟時效屆滿后,實體權利本身并不因此而消滅;而除斥期間屆滿后,消滅的是實體權利本身。此外,時效利益不能預先拋棄,但對于已完成的時效利益,可以拋棄。如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時效限制。拋棄訴訟時效利益的行為,可視為權利人權利的實現(xiàn),而不是創(chuàng)設新的權利。至于除斥期間屆滿,權利人喪失了實體權利,拋棄利益的行為則可創(chuàng)設某種權利。(4)期間性質不同。訴訟時效期間是可變期間,訴訟時效期間可適用中斷、中止、延長的規(guī)定;除斥期間是不變期間,不可適用中斷、中止和延長的規(guī)定。

        二、案例分析題

        1、

        (1)《民法通則》第135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根據(jù)該規(guī)定,民事權利一般在兩年后法院不再予以保護,權利人將喪失勝訴權。本案中,胡某于1987年12月向張某借的錢,直到1990年10月張某才第一次向胡某要錢,其間已過了近三年,胡某債務的訴訟時效實際上早已屆滿。因此,當時胡某如果表示不愿償還此款,張某將無法通過訴訟索回他的錢款。

        (2)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1條的規(guī)定,過了訴訟時效期間,義務人履行義務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反悔的,不予支持。此處義務人履行義務不僅僅指義務人實際履行義務,也包括義務人對履行義務重新作出承諾。本案中,胡某1990年10月在字據(jù)上的注明即是一種重新承諾,不得反悔。

        (3)張某要求法院判決胡某還款的請求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但不是因為時效沒有屆滿,而是因胡某已重新作出承諾。

        2、

        (1)《民法通則》第135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據(jù)此,民事權利一般在2年后法院不再予以保護,權利人將喪失勝訴權。本題中,甲于1999年10月向乙借錢,直到2002年12月30日乙才第一次向甲要錢,時間已過了3年,甲債務的訴訟時效2年早已屆滿,如果當時甲表示不愿還錢,則乙將無法通過訴訟要回借款。

        (2)《民通意見》第171條規(guī)定:“過了訴訟時效期間,義務人履行義務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反悔的,不予支持!贝颂幍摹傲x務人履行義務”不僅是指義務人實際履行義務,還包括義務人對履行義務重新作出承諾。本題中,甲在2002年12月30日在原借條上寫下“2003年1月10日還清”是一種重新承諾,不得反悔。

        (3)根據(jù)上述分析,乙要求法院判決甲還錢的請求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理由是甲已重新作出承諾。而不是時效沒有屆滿。

        3、

        (1)本案中,甲出售一批奶牛給乙,雙方約定,甲于1999年11月4日在其養(yǎng)牛場向乙交付奶牛,乙于1個月后向甲付款,那么甲享有的付款請求權為約定履行期限的債權請求權,其履行期限屆滿之日為1999年12月3日,其訴訟時效期間計算應從屆滿之日的第2天開始計算,故為1999年12月4日。

        (2)本案中,2001年7月4日甲因車禍受傷成了植物人,因對由誰擔任其監(jiān)護人發(fā)生爭議遲至2001年8月4日才確定由丙擔任甲之監(jiān)護人。這一事由構成訴訟時效中止中的其它障礙。該障礙發(fā)生在訴訟時效進行的最后6個月內(nèi),故發(fā)生訴訟時效中止的效力,也就是說,從2001年7月4日至2001年8月4日這一訴訟時效進行中的期間不計算在訴訟時效期間之內(nèi)。訴訟時效期間從2001年8月4日起繼續(xù)計算。按照這一計算,權利人甲對付款義務人乙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至2002年1月3日屆滿,現(xiàn)甲的監(jiān)護人丙代理甲于2002年2月3日主張權利,因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其請求權不應受法律保護。

        2019年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考試時間、科目、題型大改革,試題下載,模擬測試,課程學習,答疑解惑,加入學習交流群:595538012法考在線交流,更有老師答疑解惑!

      掃一掃,刷題搶分
      高頻易錯考點卷    國家司法考試學習群   章節(jié)模擬測試卷
      全真模考預測卷      歷年真題解析卷
      強化鞏固習題卷     考前沖刺提分卷
      掃碼進入學習群
        試題下載  

      12
      糾錯評論責編:chenzhu
      考試題庫
      熱點推薦»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