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調(diào)節(jié)紅細胞生成的主要體液因素是
A 腎上腺素
B 雌激素
C 紅細胞提取物
D 促紅細胞生成素
E 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
82. 在下列白細胞中免疫細胞主要是指
A 單核細胞
B 中性粒細胞
C 淋巴細胞
D 嗜酸性粒細胞
E 嗜堿性粒細胞
83. 當血液血小板的數(shù)量在多少以下時,可出現(xiàn)出血傾向
A <40×109個/L
B <50×109個/L
C <80×109個/L
D <100×109個/L
E <150×109個/L
84. 關(guān)于生理止血機理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 包括局部縮血管反應(yīng)、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塊出現(xiàn)等時相
B 局部縮血管反應(yīng)持續(xù)時間很短
C 與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有關(guān)
D 血小板減少可致出血時縮短
E 止血過程的各時相相繼發(fā)生又互相重疊
85. 血小板數(shù)量減少可導(dǎo)致皮膚呈現(xiàn)出血斑點,主要是由于
A 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團
B 釋放血管活性物質(zhì)的量不足
C 不能修復(fù)和保持血管內(nèi)皮細胞完整性
D 血塊回縮障礙
E 血液不能凝固
86.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驟是
A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原形成
B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形成
C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形成
D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纖維蛋白原形成
E 凝血酶原形成纖維蛋白原形成纖維蛋白形成
87. 下列凝血因子中,哪一個不是蛋白質(zhì)
A 因子Ⅰ和Ⅱ
B 因子Ⅳ
C 因子Ⅴ和Ⅶ
D 因子Ⅸ
E 因子Ⅹ和Ⅻ
88. 內(nèi)源性凝血過程一般開始于
A 組織釋放因子Ⅲ
B 血小板聚集
C 因子Ⅻ的激活
D 磷脂膠粒反應(yīng)
E Ca2+的參與
89. 啟動外源性凝血途徑的物質(zhì)是
A 因子Ⅲ
B PF3
C 因子Ⅻ
D Ca2+
E 凝血酶原
90. 凝血過程的內(nèi)源性與外源性激活的區(qū)別在于
A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動過程
B 凝血酶形成過程
C 纖維蛋白形成過程
D 血小板第3因子是否參與
E Ca2+是否參與作用
91.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因子Ⅻ
B 催化纖維蛋白原的分解
C 加速因子Ⅶ復(fù)合物的形成
D 加速凝血酶原復(fù)合物的形成
E 使因子Ⅷ的作用加強。
92. 血凝塊回縮是由于
A 血凝塊中纖維蛋白收縮
B 紅細胞發(fā)生疊連而壓縮
C 白細胞發(fā)生變形運動
D 血小板的收縮蛋白發(fā)生收縮
E 紅細胞發(fā)生聚集而壓縮
93.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機理是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增強抗凝血酶Ⅲ與凝血酶的親和力
C 促進纖維蛋白吸附凝血酶
D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E 去除Ca2+
94. 枸櫞酸鈉常用作抗凝劑是由于
A 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 能溶解纖維蛋白
C 能與血漿中的Ca2+結(jié)合成不易解離的絡(luò)合物
D 能抑制Ⅻ因子的激活
E 能增加抗凝血酶Ⅲ的活力
95. 纖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
A 因子Ⅱa
B 因子Ⅴ
C 因子Ⅻ
D 因子Ⅰ和Ⅰa
E 因子Ⅳ
96. 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
A 紅細胞上受體的類型
B 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素的類型
C 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原的類型
D 血漿中特異凝集素的類型
E 血漿中特異凝集元的類型
97. 一般血型抗原都是紅細胞膜上的
A 糖元
B 蛋白質(zhì)
C 磷脂
D 脂蛋白
E 糖脂或糖蛋白
98. 關(guān)于ABO血型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 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抗體
B AB型血的紅細胞上含有A抗原和B抗原
C 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抗體
D 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抗體
E O型血的紅細胞上不含抗原
99. 輸血時主要考慮供血者的
A 紅細胞不被受血者紅細胞所凝集
B 紅細胞不被受血者血漿所凝集
C 紅細胞不發(fā)生疊連
D 血漿不使受血者的血漿發(fā)生凝固
E 血漿不使受血者的紅細胞凝集
100. 輸血時下列哪一種血型的人不易找到合適的供血者
A O型、Rh陽性
B A型、Rh陰性
C B型、Rh陽性
D AB型、Rh陰性
E AB型、Rh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