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
1 . 年教育部在揚州召開了學校體育工作會議,開啟了學校體育思想多元化發(fā)展的新局面。 【 】
A 、 1978 B 、 1979 C 、 1980 D 、 1981
2 .人際關系因素屬于發(fā)展學生的 范圍 【 】
A 、心理健康 B 、身體健康 C 、社會適應 D 、智力發(fā)展
3 . 1965 年,法國教育家保爾·郎格朗提出了 的概念 。 【 】
A 、終身體育 B 、終身教育
C 、學校體育 D 、學校教育
4 .以下某項不是學科本位體育課程的評價特點。 【 】
A 、嚴格的評價標準 B 、重視結(jié)果忽視過程
C 、注重教師和學生對課程的主觀評價 D 、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進步幅度
5 .以下某項不是學生本位體育課程評價的特點 。 【 】
A 、關注學生學習進步幅度 B 、采用多快、多變、多遠的絕對評價方法來衡量學生成績
C 、采用多元評價方式 D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6 .在具體實施體育課程的過程中有三種策略,其中 認為學校是體育課程改革最適當?shù)牟呗浴?【 】
A 、從上至下的策略 B 、從中間向上的策略
C 、 從下至上的策略 D 、從整體到局部的策略
7 .在體育課程實施的三個階段中, 是控制體育課程改革過程的重要階段。 【 】
A 、起始階段 B 、實施階段 C 、維持階段 D 、評價階段
8 . 是學校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實現(xiàn)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 【 】
A 、體育與健康課 B 、課外體育活動 C 、課外運動訓練 D 、體育競賽
9 .體育課程資源的特點是多樣性、潛在性、 【 】
A 、合理性 B 、靈活性 C 、多質(zhì)性 D 、隱蔽性
10 .有組織、有管理、有專人指導、有經(jīng)費支持、具有一定的導向性、活動效果好、并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課外體育活動組織形式是 。 【 】
A 、小團體活動 B 、班級活動 C 、小組活動 D 、俱樂部活動
11 .屬于體育課程的生物學功能的是 。 【 】
A 、人體心理變化規(guī)律 B 、感知覺規(guī)律 C 、人體適應性規(guī)律 D 、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
12 .實施體育課程改革應遵循的原則之一是 【 】
A 、 可靠有效 B 、相互競爭 C 、相互適應 D 、相互幫助
13 .體育學習的最主要內(nèi)容是 。 【 】
A 、健康知識 B 、運動經(jīng)驗 C 、運動知識 D 、身體練習
14 .體育學習評價的內(nèi)容主要有體能、知識與技能、 、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方面。 【 】
A 、學習態(tài)度 B 、學生的認知水平 C 、學習學習的動機 D 、運動技能
15 .體育評價的主要形式有學生的自評 、與教師的評價。 【 】
A 、學生的互評 B 、家長評價 C 、班主任的評價 D 、校長的評價
16 .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人力資源的開發(fā)主要包括 、班主任、有體育特長的教師、衛(wèi)生保健教師和校醫(yī)。【 】
A 、校長 B 、家長 C 、同學 D 、體育教師
17 .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特點有 、活動內(nèi)容的多樣性和組織形式的靈活性。 【 】
A 、目的任務的多向性 B 、目的任務的廣闊性
C 、組織形式的固定性 D 、組織形式的多樣性
18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有 、班級活動和小組活動、俱樂部活動、小團體活動、個人鍛煉活動。 【 】
A 、全校性活動和年級活動 B 、運動會 C 、社區(qū)活動 D 、家庭體育
19 . 學校課余訓練的特點是 、基礎性與廣泛性。 【 】
A 、深入性 B 、提高性 C 、計劃性 D 、業(yè)余性
20 .課余體育比賽的方法有淘汰法、 、順序法與輪換法。 【 】
A 、間隔法 B 、循環(huán)法 C 、直接法 D 、游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