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為提高軸心受壓構件的整體穩(wěn)定,在構件截面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構件截面的形式應使其面積分布( )。
A. 盡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形心處 B. 盡可能遠離形心
C. 任意分布,無影響 D. 盡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剪切中心
12.單軸對稱截面的壓彎構件,當彎矩作用在對稱軸平面內,且使較大翼緣受壓時,構件達到臨界狀態(tài)的應力分布( )。
A.可能在拉、壓側都出現(xiàn)塑性
B.只在受壓側出現(xiàn)塑性
C.只在受拉側出現(xiàn)塑性
D.拉、壓側都不會出現(xiàn)塑性
13.梁受固定集中荷載作用,當局部承壓強度不能滿足要求時,采用( )是較合理的措施。
A.加厚翼緣
B.在集中荷載作用處設置支撐加勁肋
C.增加橫向加勁肋的數(shù)量
D.加厚腹板
14.彎矩作用在實軸平面內的雙肢格構式壓彎柱應進行( )和綴材的計算。
A. 強度、剛度、彎矩作用平面內穩(wěn)定性、彎矩作用平面外的穩(wěn)定性、單肢穩(wěn)定性
B. 彎矩作用平面內的穩(wěn)定性、單肢穩(wěn)定性
C. 彎矩作用平面內穩(wěn)定性、彎矩作用平面外的穩(wěn)定性
D. 強度、剛度、彎矩作用平面內穩(wěn)定性、單肢穩(wěn)定性
15.為保證屋蓋結構的( ),應根據(jù)屋蓋結構形式(有檁體系或無檁體系,有托架或無托架)、廠房內吊車的位置、有無振動設備,以及房屋的跨度和高度等情況,設置可靠的支撐系統(tǒng)。
I. 空間整體作用,提高其整體剛度,減小腹桿的計算長度;
II.空間整體作用,承擔和傳遞水平荷載,減小節(jié)點板厚度;
III.空間整體作用,提高其整體剛度,減小弦桿的計算長度;
IV.安裝時穩(wěn)定與方便,承擔和傳遞水平荷載(如風荷載、懸掛吊車水平荷載和地震荷載等)。
A. I、II B. I、III
C. II、IV D. III、IV
16.按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鋼結構時,應考慮( )。
A.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
B.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
C.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必要時尚應考慮荷載效應的偶然組合
D.荷載效應的頻遇組合
17.鋼材的設計強度是根據(jù)( )確定的。
A.比例極限 B.彈性極限
C.屈服點 D.抗拉強度
18.四種厚度不等的16Mn鋼鋼板,其中( )鋼板設計強度最高。
A.16mm B.20mm C.25mm D.30mm
19.鋼材在低溫下,塑性( )。
A.提高 B.降低 C.不變 D.不能確定
20.對鋼材的疲勞強度影響不顯著的是( )。
A.應力幅 B.應力比 C.鋼種 D.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
1.C 2.B 3.C 4.C 5.B
6.A 7.C 8.C 9.C 10.D
11.B 12.A 13.B 14.D 15.D
16.C 17.C 18.A 19.B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