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各地
      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注冊建筑師 >> 二級建筑師 >> 模擬試題 >> 2017年二級建筑師《建筑結構》試題解析(10)

      2017年二級建筑師《建筑結構》試題解析(10)_第3頁

      來源:考試網  [ 2017年4月22日 ]  【

        第1題

        試題答案:B

        相關法條:

        ☆☆☆☆考點13:荷載效應、荷載效應組合及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 荷載效應是由荷載引起的結構或結構構件的反應,例如內力、變形和裂縫等。

        建筑結構設計應根據使用過程中在結構上可能同時出現的荷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分別進行荷載(效應)組合,并應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應組合進行設計。

        對于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應按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或偶然組合進行荷載(效應)組合,并應采用下面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

        式中 ----結構重要性系數,應按結構構件的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并考慮工程經驗確定;對安全等級為一級或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及以上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1.1;對安全等級為二級或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結構構件,不應小于1.0;對安全等級為***或設計使用年限為5年的結構構件,不位小于0.9;對設計使用年限為25年的結構構件,各類材料結構設計規(guī)范可根據各有情況確定結構重要性系數的取值;

        S----荷載效應組合的設計值,如可以是彎矩M、剪力V、軸向壓(或拉)力N、扭矩T等的設計值;具體計算公式可參見荷載規(guī)范;

        R----結構構件抗力的設計值。

        對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應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采用荷載的標準組合、頻遇組合或準永久組合,并應按下面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

        S≤C

        式中 S----荷載效應的不同組合值;

        C----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規(guī)定限值,例如變形、裂縫、振幅、加速度、應力等的限值。

        第2題

        試題答案:A

        相關法條:

        ☆☆☆☆☆考點8:風荷載;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風荷載標準值,應按下述公式計算:

        1.當計算主要承重結構時,按下面公式:

        式中 ----風荷載標準值,kN/m2;

        ----高度z處的風振系數;

        ----風荷載體型系數;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

        ----基本風壓,kN/m2。

        2.當計算維護結構時,按下面公式計算:

        式中 ----高度z處的陣風系數。

        風荷載的組合值、頻遇值和準永久值系數可分別取0.6、0.4和0。

        基本風壓 一般按當地空曠平坦地面上10m高度處10min平均的風速觀測數據,經概率統計得出50年一遇最大值確定的風速,再考慮相應的空氣密度,計算確定的風壓。其取值可查荷載規(guī)范中的“全國基本風壓分布圖”。由該圖可知,我國各地的基本風壓值為0.30~0.90kN/m2。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 應根據地面粗糙度類別和離地面或海平面高度查荷載規(guī)范表7.2.1確定。地面粗糙度可分為A、B、C、D四類:

        A類指近海海面和海島、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區(qū);

        B類指田野、鄉(xiāng)村、叢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較稀疏的鄉(xiāng)鎮(zhèn)和城市郊區(qū);

        C類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qū);

        D類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qū)。

        由規(guī)范表7.2.1可見,同一高度處,A類地區(qū)的風力最大(即 值大),D類地區(qū)的風力最小( 值小);同一地區(qū),離地面或海平面高度越大,風力也越大( 值大)。

        風荷載體型系數 取值可查荷載規(guī)范表7.3.1。例如下圖所示封閉式雙坡屋面, 為正表示壓力,為負表示吸力。迎風墻面和屋面為風壓力,背風面為風吸力。屋面迎風面的 值與屋面坡度大小有關。

        系數 、 取值可參見荷載規(guī)范,這里不贅述。

        第3題

        試題答案:D

        相關法條:

        ☆☆考點45:桿系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形式;

        這里我們主要了解桿系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彎曲變形。

        1.基本規(guī)律

        構件的彎矩(M)與曲率 的關系為:

        由下圖可看出:

        在M值大的區(qū)段,曲率半徑(r)小,變形曲線的曲率大;

        在M值小的區(qū)段,曲率半徑大,變形曲線的曲率小;

        在M=0的區(qū)段,曲率半徑為無窮大,變形曲線為直線。

        因此,根據彎矩圖可直接繪出彎曲變形示意圖。在識別桿系結構的變形形式時,應了解下列特點:

        (1)在彎矩元突變的情況下,彎曲變形曲線為一連續(xù)曲線。在正彎矩區(qū)段,變形曲線為凹形;在負彎矩區(qū)段,變形曲線為凸形(下圖a)。截面外鼓一側受拉,內凹一側受壓;

        (2)固定端支承處,不產生任何位移,變形曲線的切線與固定端面相垂直(上圖b);

        (3)不動鉸支承點處,豎向和水平位移均等于零。連續(xù)構件的不動鉸支承點處,兩側變形曲線的切線斜率不變。滾動支承點處,沿滾動方向可以有微小位移(上圖c);

        (4)鉸結點處,與該結點連接的桿件的夾角可以變化,變形曲線為直線。該鉸結點可能有位移,也可能等于零(上圖d);

        (5)剛結點處,與該結點連接的桿件可以轉動,但其夾角不變。該結點可能有位移,也可能等于零(上圖e);

        (6)反彎點處,是變形曲線上的拐點,彎矩等于零,但有位移(上圖f);

        (7)繪彎曲變形示意圖時,一般不考慮軸向變形,因而可認為桿件在軸向的長度不變。

        2.結構彎曲變形示意思圖圖例

        第4題

        試題答案:C

        相關法條:

        ☆☆☆☆☆考點14: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結構是以混凝土為主制成的結構,包括素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等。應用最為廣泛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它是由鋼筋和混凝土兩種力學性能大不相同的材料自然結合在一起而共同工作的,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炷潦且环N人工石材,其抗壓強度很高,而抗拉強度卻很低;鋼筋為細長條形鋼材,其抗拉、壓強度均高。鋼筋混凝土結構中,主要利用混凝土承擔壓應力;鋼筋則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有時也可配在受壓區(qū),幫助混凝土受壓,以減小構件截面尺寸,改善構件的變形性能。

        鋼筋與混凝土之所以能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而共同工作,主要依賴于以下三個條件:

        1.鋼筋與混凝土接觸面上存在著黏結力,當混凝土結硬后,能與鋼筋牢固地黏結在一起,相互傳遞應力。黏結力是保證兩者共同工作的前提。

        2.鋼筋與混凝土兩種材料的溫度線膨脹系數很接近,鋼材為1.2×10-5,混凝土為1.0×10-5~1.5×10-5,因此,當溫度變化時,兩者間不會產生過大的相對變形。使黏結力遭到破壞。

        3.混凝土包裹住鋼筋,防銹、防火、防失穩(wěn)。

        第5題

        試題答案:B

        相關法條:

        ☆☆☆☆考點18:鋼筋的強度標準值、設計值及常用鋼筋;

        結構設計中,要用到鋼筋的強度標準值和強度設計值。前者取具有一定保證率的平均偏小值,而后者是在前者基礎上除以大于1的材料分項系數后之更小值。

        《規(guī)范》規(guī)定,鋼筋的強度標準值應具有不小于95%的保證率。ptk

        熱軋鋼筋屬于有明顯流幅的鋼筋(軟鋼),其強度標準值(記以 )的確定以屈服強度為依據。熱處理鋼筋、消除應力鋼絲及鋼絞線屬于沒有明顯流幅的鋼筋(硬鋼),其強項準值(記以 )的確定以極限抗拉強度為依據;由于沒有明顯的屈服點,其強度設計值的確定,則以“條件屈服強度”(指殘余應變?yōu)?.2%時所對應的應力,記以 ,取極限抗拉強度的0.85倍)為依據。軟鋼的抗拉強度設計值記以 ,抗壓強度設計值記以 ;硬鋼的抗拉強度設計值記以 ,抗壓強度設計值記以 (下標中的p表示預應力,因為硬鋼主要用作預應力鋼筋)。鋼筋的強度標準值和設計值見下表a~下表d。

        注: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的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大于300N/mm2

        時,仍應按300N/mm2取用。

        《規(guī)范》規(guī)定,普通鋼筋(指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的非預應力鋼筋)宜采用HRB400級和HRB335級鋼筋,也可采用HPB235級和RRB400級鋼筋;預應力鋼筋宜采用預應力鋼絞線、鋼絲,也可采用熱處理鋼筋。

        第13題

        試題答案:C

        相關法條:

        ☆☆☆☆考點33:受彎構件的構造要求;

        1.截面形狀

        常用梁、板截面形狀如下圖所示:

        2.梁截面尺寸

        矩形截面梁的截面高寬比h/b一般取2~3.5;T形截面梁的h/b一般取2.5~4(此處b為梁肋寬)。梁寬b一般取100,120,150,200,250,300mm等。

        梁截面的高度采用h=250、300、350……750、800、900、1000mm等。800mm以上以100mm為模數。

        3.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為了保護鋼筋不銹蝕,保證鋼筋與混凝土之間具有足夠的黏結力,從縱向鋼筋表面到構件表面必須有一定的厚度,稱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兑(guī)范》規(guī)定,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

        注:基礎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

        4.梁中箍筋構造要求

        梁中箍筋數量除應滿足計算要求外,其直徑和間距和箍筋沿梁長度方向的布置尚應滿足如下構造要求。

        (1)箍筋直徑.

        對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徑不宜小于8mm;對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徑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計算需要的縱向受壓鋼筋時,箍筋直徑尚不應小于縱向受壓鋼筋最大直徑的0.25倍。

        (2)箍筋間距

        梁中箍筋的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t

        ①梁中箍筋的最大間距宜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當 。(即計算配箍)時,箍筋的配筋率 尚不應小于 (此為最小配箍率);

        ②當梁中配有按計算需要的縱向受壓鋼筋時,箍筋應做成封閉式;此時,箍筋的間距不應大于15d(d為縱向受壓鋼筋的最小直徑),同時不應大于400mm;當一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于5根且直徑大于18mm時,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d;當梁的寬度大于400mm且一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于3根時,或當梁的寬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層內的縱向受壓鋼筋多于4根時,應設置復合箍筋。

        (3)箍筋布置

        按計算不需要箍筋的梁,當截面高度h>300mm時,應沿梁全長設置箍筋;當截面高度h=150~300mm時,可僅在構件端部各四分之一跨度范圍內設置箍筋;但當在構件中部二分之一跨度范圍內有集中荷載作用時,則應沿梁全長設置箍筋;當截面高度h<150mm時,可不設箍筋。

        5.鋼筋數量的表達方法

        工程圖中,構件截面內所配置鋼筋的數量、級別,采用約定的符號和數字來表示,現舉例加以說明。

        板內縱向鋼筋的數量表示為 8@150,其含義為:鋼筋直徑8mm,間距150mm,鋼筋級別為HPB235級;而 10@120的含義為:鋼筋直徑10mm,間距120mm,鋼筋級別為HRB335級。

        梁內縱向鋼筋的數量表示為4 25,其含義為:4根直徑為25mm的HRB400級鋼筋。梁內箍筋數量表示為4肢 10@200,其中“4”代表箍筋的肢數, 10@200含義同前。

        第14題

        試題答案:C

        相關法條:

        ☆☆☆考點28: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思路;

        受彎構件的截面形式有矩形截面、T形截面和工字形截面等。當僅在截面受拉區(qū)配置縱向受拉鋼筋時稱為單筋截面;如果同時在截面的受拉和受壓區(qū)配置縱向受拉和受壓鋼筋,則稱為雙筋截面。

        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基本計算公式的建立,以適筋梁的破壞形態(tài)為依據,同時用公式的兩個適用條件來保證不發(fā)生超筋梁和少筋梁的破壞。

        由上述正截面受彎破壞形態(tài)可知,超筋梁和適筋梁的界限破壞(也稱平衡破壞)是受拉鋼筋屈服的同時,受壓邊緣混凝土達到極限壓應變被壓碎。據此可建立計算公式的上限,用適筋梁的最大配筋率 表示。當滿足 ≤ 時,可避免發(fā)生超筋梁的破壞。

        少筋梁和適筋梁的界限破壞對應著適筋梁的最小配筋率 ,當滿足 ≥ 時,可避免發(fā)生少筋梁的破壞。

        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的計算過程略。但應了解影響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即極限彎矩,記以Mu)和截面延性的因素。材料(包括混凝土和鋼筋)的強度等級越高,Mu越大;受拉鋼筋的配筋率 越大,Mu也越大;增配縱向受壓鋼筋(即采用雙筋截面),也可提高正截面受彎承載力,但不經濟。適筋梁的截面延性用受拉鋼筋屈服至受壓區(qū)混凝土被壓碎的過程長短來反映,此過程越長,則延性越好。受拉鋼筋的配筋率 越大,則截面延性越差;但配置受壓鋼筋可以改善構件的截面延性。

        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公式中,含有梁截面有效高度 的平方,其余變量均為一次方,因此,增大梁截面的高度,對提高其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最有效。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中,主要由受壓區(qū)混凝土起抗壓作用,受壓混凝土的壓力與受拉鋼筋的拉力形成力偶,來抵抗外荷載產生的彎矩。因此,對截面面積及高度均相同的矩形、T形、圓形、倒T形截面,當彎矩值一定時,配筋最省的截面是T形截面,因為其翼緣寬度最大,且位于截面受壓區(qū),所形成的內力偶的力臂最大,則相應需要的拉力值最小。

        第15題

        試題答案:C

        相關法條:

        ☆☆☆☆☆考點32:受彎構件的裂縫寬度和撓度驗算;

        1.裂縫寬度驗算

        如前所述,鋼筋混凝土構件一般是帶裂縫工作的,屬于***裂縫控制等級,應使得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影響計算的最大裂縫寬度 ,不超過最大裂縫寬度限值 ,即應滿足

        ≤

        當裂縫寬度驗算不滿足要求時,應設法減小裂縫寬度,可采取的措施有:選用細直徑鋼筋,采用變形鋼筋,增大鋼筋截面面積,提高材料強度等級等。但需注意,增大構件截面尺寸不一定能減小裂縫寬度。

        2.撓度驗算

        受彎構件的撓度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影響的剛度B進行計算,所求得的撓度 計算值不應超過規(guī)定的限值 ,即應滿足

        ≤

        當撓度驗算不滿足要求時,應設法增大剛度B,以減小撓度 。增大構件截面高度是減小撓度的最有效措施。另外,配置受壓鋼筋能抑制混凝土發(fā)生徐變,從而減小梁的撓度。

        第16題

        試題答案:B

        相關法條:

        ☆☆☆☆☆考點32:受彎構件的裂縫寬度和撓度驗算;

        1.裂縫寬度驗算

        如前所述,鋼筋混凝土構件一般是帶裂縫工作的,屬于***裂縫控制等級,應使得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影響計算的最大裂縫寬度 ,不超過最大裂縫寬度限值 ,即應滿足

        ≤

        當裂縫寬度驗算不滿足要求時,應設法減小裂縫寬度,可采取的措施有:選用細直徑鋼筋,采用變形鋼筋,增大鋼筋截面面積,提高材料強度等級等。但需注意,增大構件截面尺寸不一定能減小裂縫寬度。

        2.撓度驗算

        受彎構件的撓度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并考慮長期作用影響的剛度B進行計算,所求得的撓度 計算值不應超過規(guī)定的限值 ,即應滿足

        ≤

        當撓度驗算不滿足要求時,應設法增大剛度B,以減小撓度 。增大構件截面高度是減小撓度的最有效措施。另外,配置受壓鋼筋能抑制混凝土發(fā)生徐變,從而減小梁的撓度。

        第17題

        試題答案:B

        相關法條:

        ☆☆☆☆☆考點9:變形縫;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

        1.伸縮縫

        高層建筑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宜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

        注:①框架-剪力墻的伸縮縫間距可根據結構的具體布置情

        況取表中框架結構與剪力墻結構之間的數值;

        ②當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混凝土的收縮較大或室內

        結構因施工外露時間較長時,伸縮線間距應適當減小;

        ③位于氣候于燥地區(qū)、夏季炎熱且暴雨頻繁地區(qū)的結構,

        伸縮縫的間距宜適當減小。

        當采用下列構造措施和施工措施減小溫度和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時,可適當放寬伸縮縫的間距。

        (1)頂層、底層、山墻和縱墻端開間等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頂層加強保溫隔熱措施,外墻設置外保溫層;

        (3)每30~40m間距留出施工后澆帶,帶寬800~1000mm,鋼筋采用搭接接頭,后澆帶混凝土宜在兩個月后澆灌;

        (4)頂部樓層改用剛度較小的結構形式或頂部設局部溫度縫,將結構劃分為長度較短的區(qū)段;

        (5)采用收縮小的水泥、減小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適宜的外加劑;

        (6)提高每層樓板的構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預應力結構。

        2.沉降縫

        高層建筑的主樓與裙房之間,由于層數相差很大,荷載懸殊,為避免因兩部分沉降差過大將結構拉裂,常設置沉降縫將其完全分開。沉降縫的做法是從房屋的基礎底面到上部結構頂部完全分開。

        3.防震縫

        抗震設計時,高層建筑宜調整平面形狀和結構布置,避免結構不規(guī)則,不設防震縫。當建筑物平面形狀復雜又無法調整其平面形狀和結構布置使之成為較規(guī)則的結構時,宜設置防震縫將其劃分為較簡單的幾個結構單元。防震縫做法是將基礎以上部分分開,而基礎可以不分開。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對防震縫做出如下規(guī)定:

        (1)防震縫的最小寬度

       、倏蚣芙Y構房屋,高度不超過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過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應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寬20mm;

       、诳蚣-剪力墻結構房屋可按①項規(guī)定數值的70%采用,。剪力墻結構房屋可按①項規(guī)定數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2)防震縫兩側結構體系不同時,防震縫寬度應按不利的結構類型確定;防震縫兩側的房屋高度不同時,防震縫寬度應按較低的房屋高度確定;

        (3)當相鄰結構的基礎存在較大沉降差時,宜增大防震縫的寬度;

        (4)防震縫宜沿房屋全高設置;地下室、基礎可不設防震縫,但在與上部防震縫對應處應加強構造和連接;

        (5)結構單元之間或主樓與裙房之間如無可靠措施,不應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設置防震縫。

        抗震設計時,伸縮縫、沉降縫的寬度均應符合防震縫最小寬度的要求,所謂三縫合一。

        第18題

        試題答案:B

        相關法條:

        ☆☆☆☆☆考點28: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簡稱構造柱);

        1.多層普通磚、多孔磚房,應按下列要求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1)構造柱設置部位,一般情況下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外廊式和單面走廊式的多層房屋,應根據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按下表的要求設置構造柱,且單面走廊兩側的縱墻均應按外墻處理。

        (3)教學樓、醫(yī)院等橫墻較少的房屋,應根據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按下表的要求設置構造柱,當教學樓、醫(yī)院等橫墻較少的房屋為外廊式或單面走廊式時,應按②的要求設置構造柱,但6度不超過4層、7度不超過3層和8度不超過2層時,應按增加2層后的層數對待。

        2.多層普通磚、多孔磚房屋的構造柱應符合下列構造要求:

        (1)構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縱向鋼筋宜采用4 12,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適當加密;7度時超過6層、8度時超過五層和9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宜采用4 14,箍筋間距不應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構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2)構造柱與墻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搓,并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 6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m;

        (3)構造柱與因梁連接處,構造柱的縱筋應穿過圈梁,保證構造柱縱筋上下貫通;

        (4)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應體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與埋深小于500mm的基礎圈梁相連;

        (5)房屋高度和層數接近下表的限值時,縱、橫墻內構造柱間距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贆M墻內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層高的二倍;下部1/3樓層的構造柱間距適當減小;

       、诋斖饪v墻開間大于3.9m時,應另設加強措施。內縱墻的構造柱間距不宜大于4.2m。

        注:①房屋的總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頂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從地下室室內地面算起,

        全地下室和嵌固條件好的半地下室應允許從室外地面算起;對帶閣樓的坡屋面應算到山墻的1/2

        高度處;

        ③室內外高差大于0.6m時,房屋總高度應允許比表中數據適當增加,但不應多于1m;

       、郾颈硇∑鰤K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房屋。

        第19題

        試題答案:C

        相關法條:

        ☆☆☆☆☆考點54:樓蓋概述;

        樓蓋是建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對于多層框架結構,樓蓋用鋼量占整個結構中用鋼量的50%左右;而在多層砌體房屋中,其用鋼量主要在樓蓋中。因此,對樓蓋結構的合理選型及正確設計,在較大程度上影響整個建筑物的技術經濟指標,同時還影響到安全適用及美觀等。

        鋼筋混凝土樓蓋按施工方法分為:整體式樓蓋、裝配式樓蓋及裝配整體式樓蓋。

        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蓋,其所有組成構件全部為現澆。具有良好的整體剛性、防水性及抗震性能。適用于有較重機器設備或開設較復雜孔洞的樓面;有振動荷載作用的樓面;公建筑的門廳部分,平面布置不規(guī)則的局部樓面以及衛(wèi)生間、廚房等對防水要求較高的樓面。特別是高層建筑及抗震結構的樓面。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蓋,樓板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例如實心板、空心板、槽形板等),有利于房屋建筑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及施工機械化。能加快施工進度、節(jié)省勞動力、節(jié)約模板和降低造價。在多層民用建筑和多層工業(yè)廠房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這種樓面的整體性、防水性及抗震性能較差,對于高層建筑及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建筑,對使用上有防水及開洞要求的樓面,不宜采用。

        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蓋,是將各預制構件(包括梁和板)吊裝就位后,通過做板面配筋現澆層或迭合梁以及各種焊接連接等方法將其連成整體。與裝配式的相比,整體性較好;與整體式的相比,可節(jié)省支模工作量,但要做二次混凝土澆灌,有的還要增加焊接工作量。這種樓蓋適用于荷載較大的多層工業(yè)廠房、高層民用建筑及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某些建筑。

        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蓋,目前較多采用的有單向板助梁樓蓋、雙向板肋梁樓蓋、井式樓蓋、密肋樓蓋及無梁樓蓋等。

        設計計算中,混凝土板應按下列原則進行分類:

        (1)兩對邊支承的板應按單向板計算;

        (2)四邊支承的板:

       、佼旈L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時,應按雙向板計算;

        ②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時,宜按雙向板計算;當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計算時,應沿長邊方向布置足夠數量的構造鋼筋;

        ③當長邊與短邊長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時,可按沿短邊方向受力的單向板計算。

        第20題

        試題答案:B

        相關法條:

        ☆☆☆☆考點4:高層建筑的特點;

        高層建筑最突出的外部作用是水平荷載,因此其承重骨架常稱為抗側力結構體系。高層建筑中的結構體系一般也同時承擔豎向荷載;镜目沟沽卧锌蚣、剪力墻、筒體等,由它們可組成多種抗側力結構體系。正確地選用結構體系和合理地進行結構布置對結構設計至關重要。

        1.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由水平方向的框架梁和豎向的框架柱通過節(jié)點連接構成。這種結構體系房屋的優(yōu)點是建筑平面布置靈活,能獲得大空間,也可根據需要分隔成小房間;建筑立面容易處理;結構自重較輕;計算理論比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圍內造價較低。但框架結構的側向剛度較小,因而水平荷載作用下側移較大。因此,框架結構僅在一定高度范圍內才適用。

        2.剪力墻結構

        建筑物高度較大時,如仍用框架結構,將造成柱截面尺寸過大,影響房屋正常使用,或難以滿足計算要求。如果用鋼筋混凝土墻代替框架柱,則能有效地控制房屋的側移。稱為剪力墻結構。

        剪力墻的高度可與房屋高度相同,高達幾十米或更大;寬度可達幾米、幾十米;厚度卻很薄,一般僅為140~400mm。

        剪力墻結構承載力和側向剛度較大,因而側移較小,可以達到較大高度。其缺點是結構自重大;建筑平面布置局限性大,較難獲得太空間。為了擴大剪力墻結構的應用范圍,在一些臨街建筑中,可將剪力墻結構底層或底部若干層做成框架,形成框支剪力墻結構。框支層可以提供大空間,用作商店、餐廳等。但這種結構上剛下柔,抗震性能較差。可設部分落地剪力墻以改善框支層的抗震性能。

        3.框架-剪力墻結構

        為了充分發(fā)揮框架結構平面布置靈活和剪力墻結構側向剛度大的特點,當建筑物需要有較大空間,且高度超過了框架結構的合理高度時,可采用框架和剪力墻相結合共同工作的結構體系,即框架一剪力墻結構。這種結構體系以框架為主,同時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墻,在使用功能上同時具備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各自的優(yōu)點。

        4.筒體結構

        簡體的基本形式有實腹筒和框筒。由鋼筋混凝土剪力墻圍成的筒體稱為實腹筒;由布置在房屋四周的密排柱與高跨比很大的窗裙梁形成的密柱深梁框架圍成的筒體稱為框筒。筒體結構體系是指由一個或多個筒體作為豎向結構的高層房屋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體系具有很大的側向剛度和水平承載力。

      123 4
      糾錯評論責編:sunshine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