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4—17題。
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注】本詞為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
14.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林斷山明”一句有遠景有近景,遠處樹林盡頭山峰明晰,近處有竹林掩墻。
B.“亂蟬衰草”一句用蟬、衰草和池塘三種意象,說明詞人所處環(huán)境有點荒涼。
C.“杖藜徐步”勾勒出傍晚時分村旁的小道上,詞人拄著藜杖徐徐漫步的畫面。
D.“殷勤昨夜三更雨”用擬人手法說明天公毫無情義,故意在昨夜送來一場雨。
15.“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一句寫景巧妙,動靜結(jié)合,下列詩句中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3分)
A.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唐•溫庭筠《商山早行》
B.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唐•王 維《鳥鳴澗》
C.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D.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宋•翁 卷《鄉(xiāng)村四月》
16.本詞與《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都寫于詞人謫居黃州期間,但是描寫的內(nèi)容和表達的情感卻有些不同。請簡要分析這兩種不同。(6分)
17. 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8分)
蘇軾在詞中用“浮生一日涼”表達對時間和生命的感悟!稓w去來兮辭》中,陶淵明用“① , ② ”勸慰自己順應(yīng)自然,樂天安命,不要疑慮。王羲之在《蘭亭集序》里說“ ③ , ④ ”,感嘆人生短暫,人與人交往,很快就度過了一生。蘇軾的《前赤壁賦》里有感嘆人生之短暫、羨慕自然之永恒的句子,“⑤ , ⑥”!蹲砦掏び洝分,歐陽修用“朝而往,暮而歸, ⑦ , ⑧ ”,表達了隨著時間季節(jié)不同,快樂也是沒有窮盡的,表現(xiàn)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四、本大題共6小題,共23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8—23題。
到烏鎮(zhèn),看木心美術(shù)館
、2015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烏鎮(zhèn),木心美術(shù)館已經(jīng)落成。
②人來人往的烏鎮(zhèn),地道的江南水鄉(xiāng)味道。一如木心《從前慢》的詩:
記得早先少年時 / 大家誠誠懇懇 /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 長街黑暗無行人 / 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 車,馬,郵件都慢 /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 鑰匙精美有樣子 /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坌姓咭詾榍晖露歼@般活在尋常巷陌里頭,走著走著,不免發(fā)現(xiàn)整個鎮(zhèn)卻似一個懷舊的情緒博物館。那些纏綿的溫情,忐忑的相思,在水中,在搖櫓聲里,在拐角的小橋上,在長街夜色擁擠的人群中,盈盈繞繞,都陳列在眼皮底下,久了讓人無味。
、芪鳀诺拿佬g(shù)館卻安靜。一方寧靜的水上,橫豎幾抹白色的墻,極簡約的外觀,像是一頂橋。聽說臨終的木心看著美術(shù)館設(shè)計圖,喃喃自語。今天的美術(shù)館,進門就見到這句話:“風啊,水啊,一頂橋”。
、菹氲綐蜻@個意象,就想到讀木心作品的感覺。木心的作品,很有一段時間不為人所知。2007年春天,我初讀《哥倫比亞的倒影》,一片錯愕,隨手在頁眉上涂寫:“看木心的散文有點顛覆傳統(tǒng)的感覺,不是習(xí)見的散文,在形而上的思索中,隱約見到一些作者經(jīng)歷的影子,暗暗讓人揣摩其家當是大戶,生當盛世自然顧盼生姿,亂世也見許多講究!蔽掖y“木心也許是那種在歐美成熟的作家吧,眼界和視野都遠較土生土長者開闊,也怪異。一些名篇,如《明天不散步》《哥倫比亞的倒影》,寫得都異常,倒是《上海賦》,瑣碎鋪陳得淋漓盡致,算是能讓人知曉許多上海舊事。”
、弈菚r候不知道木心其人,不知道文字里頭那些氤氳的味道,是做作還是自然流露?揣測的心境很像梁文道說的:“剛剛在大陸出版作品的時候,大家以為他(指木心)是臺灣作家,或是不知從哪兒來的海外作家;更早在臺灣發(fā)表作品的時候,那邊的圈子也在探聽是不是一個民國老作家重新出土。”
、哌@么多年下來,木心也終于只是在讀者圈中知曉。僅此而已。
、酁蹑(zhèn)東柵有木心故居,西柵有木心美術(shù)館,都不引游人注目。我們在故居門口排隊,蜂擁而過的游客會偶爾駐足問,這里邊有什么好玩的?得到一個回答后,“哦”的一聲,繼續(xù)跟著導(dǎo)游的旗幟和小喇叭中的解說詞遠去了。
⑨“大家看門前的大獅子,傳說王母娘娘……”總是如此。劣質(zhì)的導(dǎo)游詞不知道誰寫就,所有的景點都充斥著虛假的傳說。游人們心底沒有神話,對傳說也“哦”的一聲,和導(dǎo)游彼此心照不宣,又繼續(xù)趕點去了。
、饽拘拿佬g(shù)館里并沒有傳說。庶幾近之的,或者也有。陳列在展柜中細如蚊蚋的獄中書簡,讓獄中歲月一如傳說。美術(shù)館興建背后的師生情誼,見古禮古風一如傳說。傳說有時候就是這不能言說的歷史吧,有時候就是遺失不再有的情懷吧。
11 我們在美術(shù)館前面拍照,雪在欄桿上積得有些厚。朔風射眼,凍得南來的人瑟瑟地抖。步行的游客經(jīng)過,也取個背景拍幾張照,聽說要再購票進入,追問一句:“木心是誰?”轉(zhuǎn)身走了。
12 木心是誰?館內(nèi)還是有零星的介紹的,舊物如新,舊語如新,在展廳的光色聲影中,拼湊起來,大抵如是。
13 木心,本名孫璞,1927年生于浙江烏鎮(zhèn),后求學(xué)于杭州、上海,少時受教于夏承熹。1946年在劉海粟創(chuàng)辦的上海美專學(xué)習(xí)油畫。后又轉(zhuǎn)入杭州國立藝專,在林風眠門下學(xué)習(xí)中西繪畫。四五十年代開始寫作生涯。后因言獲罪,被捕入獄18個月,早期作品全部散失,在獄中用寫自白書的紙和筆寫出了65萬字的《獄中筆記》。1982年,前往美國,從此長居紐約。抵美之后,重新開始密集寫作,作品發(fā)表于臺灣的文學(xué)刊物,獲得?、專訪的待遇,并結(jié)集出版。從1986年到1999年,在臺出版作品集十二種。2006年,他79歲,其作品集首次于大陸出版,也是這一年,他離開美國,回到了故鄉(xiāng)烏鎮(zhèn)定居。2011年,木心去世,從此轉(zhuǎn)身也走不了了。
14 其實,我是在想,把木心美術(shù)館建在烏鎮(zhèn)好么?烏鎮(zhèn)古鎮(zhèn)其表繁華其里,再好的人,再好的東西,會不會被如織的游人的目光洗去特質(zhì),最終如不遠處的茅盾故居一般,成了導(dǎo)游嘴里一處乏善可陳的老房子?
15 木心的特質(zhì)是什么?我曾經(jīng)想,他的文字是荒原、雪域,越讀越在闊大的平淡中覺出滋味。他的散文是當下散文界的一個異數(shù)。大量生僻字、典故,傾瀉而下,文白相雜,新意迭出,會讓不熟悉的讀者暈頭轉(zhuǎn)向。童明曾評價:“木心的文字令今日漢語讀者略感陌生又新意盎然,直接原因是他把中國古文化的精粹注入白話,文筆陶融了古今的語匯修辭,或敘述、或抒情、或點評,張弛抑揚,曲直收放,皆見獨到之處。”有時候,讀到“花葉茜明、蕭閑、葛蕊”這樣的詞語,會突然怔住,覺得自己落到一個陽光明媚的花園,推門出去,卻突然是古長安的街巷。
16 推門進去,卻是一個現(xiàn)代感十足的建筑。木心美術(shù)館融合著現(xiàn)代建筑的干練和明快。走進去,沉浸,逐漸沉浸,徹底地沉浸。某條路的盡頭,是一個有著落地大書柜的小圖書館,坐在階梯上,目光盡處,枯山水一圈圈的漣漪仿佛年輪一圈圈。
17 圖書館里收藏木心閱讀過的大量作品。聽說,木心小時候是在其遠房叔叔茅盾的書房中開始大量閱讀西方文學(xué)名著的。他的筆下,一會兒是瓊美卡的小路,一會兒是哥倫比亞河邊的倒影,一會兒是埃及的金字塔,一會兒又是盛唐的嘉峪關(guān),歐風美雨,漢唐明月,銜接之處竟如隨風潛入夜的細雨,沒有絲毫覺得突兀,只剩下你的思緒跟著他做無盡的神游。
18 這種風格,在他的《文學(xué)回憶錄》里也很明顯。在他對文學(xué)史人物和作品的亦莊亦諧點評中,可以看到,木心真是一個調(diào)皮的老小孩。他說:“卡夫卡就像林黛玉,肺病,也焚稿,應(yīng)該把林黛玉介紹給卡夫卡!闭劦侥倪,“哪吒是尼采的先驅(qū),武功上的莫扎特,是永遠的孤兒。”這哪里是文論者有過的論調(diào)?
19 美術(shù)館里最多的自然是美術(shù)作品。那些畫作,色彩和線條的想象中,會有一些粼粼的思鄉(xiāng)的夢么?或者只是一個時間的過客的信馬由韁?灰白的展廳墻上,一行行鐫刻著木心的詩。那韻味,像一顆琥珀,閃爍著時光流逝的光芒。
20 “你這樣吹過 / 清涼,柔和 / 再吹過來的 / 我知道不是你了”
21 他寫五月,低吟聲里沒有一絲的嗚咽,卻在最后讓人悵然若失。他寫離人:“十五年前 / 陰涼的晨 / 恍恍惚惚/清晰的訣別 / 每夜,夢中的你/夢中是你 / 與枕俱醒 / 覺得不是你 / 另一些人 / 扮演你入我夢中 / 哪有你,你這樣好 / 哪有你這樣你”
22 這些詩,是韋莊?晏殊?還是木心?思念的唯一,時空里頭的荒涼,亙古以來的詩人各有意境,卻有共同的悲涼。
23 2015年冬天,初雪。第二次到烏鎮(zhèn),只看一個木心美術(shù)館。
(取材于吳合眾的同名散文)
18.根據(jù)文意,用括號內(nèi)的詞語替換文中加點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2分)
A. 陳列(擺設(shè)) B. 顧盼生姿(眉目傳神)
C. 心照不宣(心領(lǐng)神會) D. 精粹(精到)
19.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 文中木心故居和木心博物館不引人注目的根本原因是木心并不為大家所知曉。
B. 文章⑨⑩段中,作者對木心美術(shù)館“傳說”的解讀和導(dǎo)游口中的傳說是一致的。
C. 第 19 段的畫線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木心詩歌的韻味在時光中悄然逝去。
D. 文章的開頭段和結(jié)尾段,形式相近,內(nèi)容互相照應(yīng),給讀者以回旋的韻律之美。
20.文章開頭引用木心的詩,體現(xiàn)了怎樣的匠心?請簡要分析。(6分)
21.請結(jié)合全文,概括木心文字作品的特點。(4分)
22.文章第 14 段中說,“其實,我是在想,把木心美術(shù)館建在烏鎮(zhèn)好么?”作者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疑問,請結(jié)合全文談?wù)勛髡哌@樣說的原因。(5分)
23.文章第 18 段提到了“黛玉焚稿”,下列對《紅樓夢》中有關(guān)黛玉的經(jīng)典情節(jié)解說有誤的一項是(3分)
A.黛玉和寶玉共讀《西廂記》,“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表現(xiàn)了她與寶玉志趣相投的一面。
B.黛玉葬花,一曲《葬花吟》,不僅表達了黛玉對落花的憐惜,更表達了她對自我命運的哀嘆。
C. 黛玉詠菊奪魁,《詠菊》中“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暗含了她清高自守的品格。
D.黛玉焚稿斷情,是因為深恨寶玉甘愿娶寶釵,于是痛心燒掉詩帕。這是曹雪芹最為嘔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