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江統(tǒng),字應元,陳留圉人也。統(tǒng)靜默有遠志,時人為之語曰:“嶷然稀言江應元。”與鄉(xiāng)人蔡克俱知名。襲父爵,除山陰令。時關(guān)隴屢為氐、羌所擾,孟觀西討,自擒氐帥齊萬年。統(tǒng)深惟四夷亂華,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論》:“此等皆可申諭發(fā)遣還其本域慰彼羈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德施永世于計為長!钡鄄荒苡。未及十年,而夷狄亂華,時服其深識。轉(zhuǎn)太子洗馬。在東宮累年,甚被親禮。及太子廢,徙許昌,賈后諷有司不聽宮臣追送。統(tǒng)與宮臣冒禁至伊水,拜辭道左,悲泣流漣。都官從事悉收統(tǒng)等付河南、洛陽獄。付郡者,河南尹樂廣悉散遣之,系洛陽者猶未釋。都官從事孫琰說賈謐曰:“所以廢徙太子,以為惡故耳。東宮故臣冒罪拜辭,涕泣路次,不顧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釋之。”謐語洛陽令曹攄,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統(tǒng)作誄敘哀,為世所重。后為博士、尚書郎,參大司馬、齊王冏軍事。冏驕荒將敗,統(tǒng)切諫,文多不載。遷廷尉正,每州郡疑獄,斷處從輕。成都王穎請為記室,多所箴諫。以母憂去職。服闋,為司徒左長史。東海王越為兗州牧,以統(tǒng)為別駕,委以州事,與統(tǒng)書曰:“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辟荀慈明;下車,辟孔文舉。貴州人士有堪應此者不?”統(tǒng)舉高平郗鑒為賢良,陳留阮修為直言,濟北程收為方正,時以為知人。尋遷黃門侍郎、散騎常侍,領國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難奔于成皋,病卒。(節(jié)選自《晉書·江統(tǒng)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等皆可申諭/發(fā)遣還其本域/慰彼羈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德施/永世于計為長/
B.此等皆可申諭/發(fā)遣還其本域/慰彼羈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德施永世/于計為長/
C.此等皆可申諭發(fā)遣還/其本域/慰彼羈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德施/永世于計為長/
D.此等皆可申諭發(fā)遣/還其本域/慰彼羈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德施永世/于計為長/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夷狄,古代稱東方部族為夷,北方部族為狄;常用以泛稱除中原人士之外的邊民。
B.東宮原為古建筑,多為太子住處,借指代太子;如《陳情表》中的“當侍東宮”。
C.誄,哀悼死者的一種文體,主要列舉死者的德行,如《紅樓夢》中的《芙蓉女兒誄》。
D.博士,在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變成專掌經(jīng)學傳授的學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江統(tǒng)正直敢諫。他憂慮氐、羌之亂而進《徙戎論》不被接納,后來先后擔任齊王冏軍事和做成都王穎的記室,依舊多所箴諫。
B.江統(tǒng)忠誠重義。太子被廢離開許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陽獄中,后來由孫琰向賈謐說明事理才被洛陽令曹攄釋放。
C.江統(tǒng)識微見遠。雖然孟觀出兵平亂擒住氐帥齊萬年,他建議朝廷宜采取懷柔安撫的策略,此論雖不被接納卻深得時人信服。
D.江統(tǒng)知人善薦。東海王司馬越擔任兗州牧時委任他為別駕,他向司馬越推薦郗鑒、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贊有“知人”之能。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涕泣路次,不顧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釋之。(5分)
(2)下車,辟孔文舉。貴州人士有堪應此者不?(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①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②故道風煙在,翁仲③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④。
【注】①柳宗元、劉禹錫因參予“永貞革新”而久遭貶謫,奉旨返京后,再度被遠謫。此詩便作于兩人在衡陽分手、各赴謫地之時。②伏波:這里指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亂上功勛卓著。③翁仲:后世稱石像或墓道石為翁仲,此指伏波將軍廟前的石像。④濯纓:洗濯冠纓!冻o·漁父》中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后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14.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A.首聯(lián)寫兩人在長期貶謫之后重回長安,沒料到再度被遠謫,兩句表現(xiàn)了命運之多變,人生之艱辛。
B.“伏波故道風煙”寫詩人行進在伏波將軍當年出征的路上,追憶前賢,不由得心生自勉奮發(fā)之意。
C.“翁仲遺墟草樹平”寫伏波將軍的廟宇空余石像荒草、斷壁殘垣,借此感慨人心變異,世道衰微。
D.“直以慵疏招物議”,表面說因為官慵懶粗疏而招來非議,實則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心中憤激不平。
E.“休將文字占時名”話中有話,因為兩人曾因作詩諷剌權(quán)貴而背上罪名,此處多有調(diào)侃、自嘲之意。
15.尾聯(lián)“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是怎樣抒發(fā)感情的?請結(jié)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莊子在《逍遙游》中說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無所待”的狀態(tài)。能夠表明這種狀態(tài)的句子是:“,,!
(2)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用對比手法寫游人和自己不同的樂趣,從而表現(xiàn)自己“與民同樂”志趣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