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關細胞呼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真核細胞都能進行有氧呼吸
B.原核細胞無線粒體,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C.空氣中的病毒一般進行有氧呼吸
D.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中肯定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解析 腸道中的蛔蟲是真核生物,但不能進行有氧呼吸;原核細胞雖無線粒體,但有些細胞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也能進行有氧呼吸;空氣中的病毒無細胞結構,不能進行“細胞”呼吸;進行有氧呼吸的細胞中肯定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答案 D
2.引起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食用過多的高熱量食物。下圖表示控制熱量攝入后,細胞內(nèi)產(chǎn)生能量方式的變化。據(jù)圖判斷,當一個體型肥胖的人從食譜中減少糖類攝入后,其體細胞內(nèi)會發(fā)生的改變是( )
A.糖酵解釋能減少
B.氧氣消耗量減少
C.葡萄糖分解產(chǎn)生的丙酮酸增多
D.CO2生成量減少
解析 據(jù)圖可知,肥胖人減少糖類攝入后,機體細胞內(nèi)的變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由于糖酵解減弱而導致丙酮酸生成量減少,此階段釋放能量減少;另一方面,機體為保持正常生命活動對能量的需求,需要補充糖酵解減少的那部分能量,分解其他能源物質,從而促使線粒體內(nèi)氧化分解增強,使氧氣消耗量增大,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多。故A項正確。
答案 A
3.生物體內(nèi)葡萄糖代謝過程的圖解如下,據(jù)圖可知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①②④都可在人體細胞中進行
B.無氧條件下,酵母菌只能進行③過程
C.反應①②必須在有氧條件下進行
D.上述反應均在線粒體內(nèi)完成
解析 反應①可以在無氧條件下進行,反應①、③、④不能在線粒體中進行;無氧條件下酵母菌可以進行①、③過程。答案 4.某研究小組利用檢測氣壓變化的密閉裝置來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實驗設計如下。關閉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變化反映瓶中的氣體體積變化。實驗開始時將右管液面高度調(diào)至參考點,實驗中定時記錄右管液面高度相對于參考點的變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積變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組右管液面變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時氧氣的消耗量
B.乙組右管液面變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時CO2的釋放量和O2消耗量之間的差值
C.甲組右管液面升高,乙組不變,說明微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
D.甲組右管液面不變,乙組下降,說明微生物進行乳酸發(fā)酵解析 由于甲組裝置內(nèi)放的是NaOH溶液,吸收CO2,所以甲組右管液面變化是錐形瓶內(nèi)的O2體積變化所致。乙組裝置內(nèi)放的是蒸餾水,那么乙組右管液面變化是由錐形瓶內(nèi)CO2釋放量和O2消耗量之間的差值引起的;甲組右管液面升高,乙組不變,說明微生物只進行有氧呼吸;甲組右管液面不變,乙組下降,說明微生物進行酒精發(fā)酵。答案 5.為了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學將實驗材料和用具按如圖所示安裝好。以下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乙兩組實驗探究的分別是酵母菌在有氧、無氧條件下的呼吸方式
B.加入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CO2
C.將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滴入B瓶中變成灰綠色,證明有酒精產(chǎn)生
D.乙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時間的目的是消耗B瓶中的O2以形成無氧的環(huán)境
解析 甲組營造的是有氧環(huán)境,乙組營造的是無氧環(huán)境,故A正確;甲組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氣中的CO2,即排除空氣中的CO2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故B正確;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fā)生化學反應,使溶液變成灰綠色,故C錯誤。
答案 C
6.如圖表示光照、貯藏溫度對番茄果實呼吸強度變化的影響。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番茄果實細胞產(chǎn)生CO2的場所是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
B.光照對番茄果實呼吸的抑制作用8 ℃時比15 ℃時更強
C.低溫、黑暗條件下更有利于貯存番茄果實
D.貯藏溫度下降時果實呼吸減弱,可能與細胞內(nèi)酶活性降低有關
解析 番茄果實細胞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均可產(chǎn)生CO2,場所分別是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A項說法正確。由題圖可以看出B項說法正確。低溫、光照條件下更有利于番茄果實的貯存,C項說法錯誤。溫度降低,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細胞呼吸減弱,D項說法正確。
答案 C
7.測定下列哪一項可簡便而且準確判斷貯存的小麥種子的細胞呼吸方式( )
A.有無酒精生成B.有無水生成
C.有無有機物消耗D.O2消耗量與CO2生成量的比值
解析 小麥種子無氧呼吸的產(chǎn)物是酒精和CO2,由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反應式可知,若O2的消耗量與CO2的生成量相等,則只進行有氧呼吸;若O2的消耗量小于CO2的生成量,則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答案 .如圖是[H]隨化合物在生物體內(nèi)轉移的過程,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①產(chǎn)生的[H]可在②過程中將五碳化合物還原
B.[H]經(jīng)⑤轉移到水中,其過程需CO2參與
C.能形成ATP的過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D.晴天時小麥①過程比在陰雨天時旺盛
解析 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②是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產(chǎn)生的[H]用于暗反應還原三碳化合物,A錯誤;⑤是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合成水時需要的是O2,而不是CO2,B錯誤;形成ATP的過程有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有氧呼吸三個階段和無氧呼吸第一階段,圖中②③④⑦過程不能合成ATP,C錯誤;晴天比陰雨天光照強度強,因此小麥的光反應強些,D正確。
答案 D
.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fā)時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CO2釋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A.a條件下,呼吸產(chǎn)物除CO2外還有乙醇或乳酸
B.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少
C.c條件下,種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D.d條件下,產(chǎn)生的CO2來自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解析 無氧條件下產(chǎn)生了CO2,這說明該植物的無氧呼吸產(chǎn)物是酒精,不會是乳酸,A錯誤;b條件下,氧氣消耗的相對值為3,可計算出葡萄糖消耗的相對值為0.5,無氧呼吸產(chǎn)生CO2的相對值為5,可計算出消耗葡萄糖的相對值為2.5,B正確;有氧呼吸時,消耗葡萄糖最少,C錯誤;d條件下,種子只進行有氧呼吸,CO2全部來自線粒體,D錯誤。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