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 >> 高考 >> 福建高考 >> 福建高考歷史模擬題 >> 2017年福建高考歷史專題復習(一)

      2017年福建高考歷史專題復習(一)_第3頁

      中華考試網  2017-03-06  【

      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52分)

      13.(2016·濱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歷史中,選官制度一直在發(fā)展創(chuàng)新。在察舉制下,州郡長官獲得重大的選官權力,舉主與被舉者之間往往結成密切的依附關系,后者成了前者的“故吏”,還承擔著一些封建義務。但隨著考試之法的建立以及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日益重要,情況就在逐漸變化。地方長官提供給被舉者的,已不是舉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個考試機會。行官與否,在于應試者的個人才學;而擢第與授官,則是中央的權力。

      ——摘編自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

      材料二 官職恩賜制是中世紀及近代英國任用官員的主要方式,表現(xiàn)為政府官員不是通過考試,而是君主以恩賜的方式將宮廷及政府官職授予其信任的貴族。1853年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關于建立常任英國文官制度的報告》,建議實行公開競爭考試錄用制,并認為考試科目應有四類:古典文學;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政治經濟學、法學和近現(xiàn)代哲學;現(xiàn)代語言、近現(xiàn)代史和國際法。1855年的文官改革令是以擇優(yōu)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職恩賜制的重要起點。1870年樞密院關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規(guī)定,多數(shù)重要文官職位必須按照文官制度委員會的要求,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用。該令的頒布成為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標志。

      ——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等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漢代與西周的選官制度分別是什么。概括唐代科舉制在選官方面有哪些發(fā)展。(8分)

      (2)據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國任用官員方式有何變化,并分析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8分)

      (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比較中國科舉制與近代英國文官制度的異同。(8分)

      【解析】第(1)題第一問,由材料一可以看出漢代的選官制度是察舉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的選官制度還有征辟制;第二問,結合材料一可以看出選官的變化是要接受中央的統(tǒng)一考試,選官標準為才學,由中央進行任命。第(2)題第一問,依據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國的選官制度已經由恩賜制變成考試錄用制。第二問,結合所學工業(yè)革命和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可知是工業(yè)革命的推動;社會分工更為復雜,要求官員具備較高專業(yè)文化素質;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第(3)題依據材料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科舉制與英國選官制度的相同點是通過考試進行選拔,擇優(yōu)錄用。不同點是目的不同,中國的科舉制度目的是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而英國的文官制度目的是維護西方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是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組成部分。

      答案:(1)制度:西周:世卿世祿制(世官制);漢代:察舉征辟制。(4分)

      發(fā)展:士人集于中央接受統(tǒng)一考試;選官標準為才學;由中央遴選、任命(中央集權)。(4分)

      (2)變化:由官職恩賜制到考試錄用制。(4分)

      原因:工業(yè)革命的推動;社會分工更為復雜,要求官員具備較高專業(yè)文化素質;民主政治的發(fā)展。(4分)

      (3)同: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考生來源廣泛。(4分)

      異:中國:服務于君主專制制度;英國:成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4分)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為了加深對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某同學嘗試列出了下面的公式:

      決策的出臺=三省會商+中書省草擬+門下省審批+尚書省執(zhí)行+皇帝批示

      這個公式表明三省六部制下的決策是由多個部門和皇帝共同參與的。

      運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實,對上述公式進行探討。(說明:可以就決策的出臺與公式中一個或者多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也可以對公式進行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28分)

      【解析】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以修改、補充、否定或者提出新的公式,但關鍵是要用史實論證說明,據所學知識可知三省六部制是中書省草擬詔令,門下省審核詔令,審核通過,交由尚書省執(zhí)行詔令,如若門下省審核不過,就需要交回中書省重擬詔令,皇帝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有權發(fā)布和修改詔令,但三省將原來一人獨大的相權,一分為三,既有助于削弱相權,加強皇權,也有助于群策群力,提高決策的正確性,該公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可做部分修改,如去掉三省會商,將皇帝批示置于尚書省執(zhí)行之前等,關鍵在于用史實說明其觀點,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論證 修改、補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一等

      (28~20分) ①準確、充分運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實。

      ②對公式中要素與決策出臺之間的關系闡述明確,邏輯嚴密。 ①觀點明確,理由充分。

      ②能夠準確、充分運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實予以說明,邏輯嚴密。 二等

      (19~10分) ①能夠運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實。

      ②對公式中要素與決策出臺之間的關系有一定認識,邏輯關系較清楚。 ①觀點明確,理由較充分。

      ②能夠運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實予以說明。邏輯關系較清楚。 三等

      (9~0分) ①運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實不夠準確或沒有運用史實。

      ②對公式中要素與決策出臺之間的關系認識不清或沒有認識,邏輯關系不清。 ①運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實不夠準確,邏輯關系不清。

      ②觀點不明確,缺少論證。

      123
      糾錯評論責編:jiaojiao95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