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国产欧美一区精品,激情五月亚洲色五月,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欧美婷婷丁香五月天社区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高考 >> 全國高考 >> 全國高考歷史模擬題 >> 2020年高考歷史精選習題一

      2020年高考歷史精選習題一_第2頁

      來源:中華考試網(wǎng)  2020-02-04  【

        1.(12分)近代國人對西方文明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官方文書中,動輒出現(xiàn)“夷性犬養(yǎng)”的說法,甚至不將這些遠來的“夷狄”視作人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結束以后,清朝割地賠款,已是大失顏面,卻也依舊自居“天朝”,弄得英國

        人在《南京條約》內(nèi)義正言辭地表示要尋求雙方地位的平等。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首次明文規(guī)定中國人在稱呼英國人時不準出現(xiàn)“夷”這個字眼,并且依舊聲明“英國自主之邦,與中國平等”。

        ——曹南屏《“夷”與“洋”:偏遠的“他者”——近代中國觀念與物質的雙重變奏》

        材料二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沖突中進行的,并且中國文化處于劣勢。中西文化之間的這種落差,影響了一些中國人對待中西文

        化的態(tài)度,出現(xiàn)了兩種極端的傾向;一是“保存國粹”,一是“醉心歐化”……以上一方趨于保守,另一方又過于盲目,他們對中西方文化優(yōu)劣問題的評價都過于偏激。

        ——張騰《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沖突及其作用》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

        的“夷狄”觀有何變化?分析其變化的原因。(4分)

        (2)據(jù)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國人對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認識,結合相關史實加以說明。(6分)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文明史觀視角分析近代國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歐化”的主要因素。(2分)

        答案.(1)夷狄觀:從稱洋人為“夷狄”,蔑視洋人到不再使用“夷”,認同英國的平等地位;

        原因:鴉片戰(zhàn)爭的戰(zhàn)敗和英國的據(jù)理力爭。(4分)

        (2)認識:“保存國粹”,固守中國傳統(tǒng)文化;“醉心歐化”,全面學習西方文化。(2分)史實:封建頑固派因循守舊;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4分)

        (3)因素:中西文明的交流碰撞中,逐步認識到西方文明的先進。(2分)

      12
      糾錯評論責編:liyuxin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