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高楨,遼陽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遼,官至太師。楨少好學,嘗業(yè)進士。斡魯討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懼,偽送款以緩師。是時,楨母在沈州,遂來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誠,斡魯乃進攻。既破永昌,遂以楨同知東京留守事,授猛安。天會六年,遷尚書左仆射,判廣寧尹,加太子太傅。在鎮(zhèn)八年,政令清肅,吏畏而人安之。十五年,加太子太師,提點河北西路錢帛事。
天眷初,同簽會寧牧。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國公,改同知燕京留守。魏王道濟出守中京,以楨為同判,俄改行臺平章政事,為西京留守,封任國公。是時,奚、霫軍民皆南徙,謀克別術者因之嘯聚為盜。海陵患之,即以楨為中京留守,命乘驛之官,責以平賊之期。賊平封河內郡王海陵至中京楨警夜嚴肅有近侍馮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嘗夜飲干禁楨杖之瀕死由是權貴皆震懾。遷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策拜司空,進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楨久在臺,彈劾無所避,每進對,必以區(qū)別流品,進善退惡為言。當路者忌之,薦張忠輔、馬諷為中丞,二人皆險诐深刻,欲令以事中楨。正隆例封冀國公,楨因固辭曰:“臣為眾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及疾革,書空獨語曰:“某事未決,某事未奏,死有余恨!鞭埃炅。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賻贈加等。
楨性方嚴,家居無聲伎之奉。雖甚暑,未嘗解衣緩帶。對妻孥危坐終日,不一談笑,其簡默如此。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賊平/封河內郡王/海陵至中京/楨警夜嚴肅/有近侍馮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嘗夜飲/干禁楨杖之瀕死/由是權貴皆震懾/
B. 賊平/封河內郡王/海陵至中京/楨警夜嚴肅/有近侍馮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嘗夜飲干禁/楨杖之瀕死/由是權貴皆震懾/
C. 賊平/封河內郡王/海陵至中京/楨警夜嚴肅/有近侍馮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嘗夜飲干禁/楨杖之/瀕死由是權貴皆震懾/
D. 賊平/封河內郡王/海陵至中京/楨警夜嚴肅/有近侍馮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嘗夜飲/干禁楨杖之/瀕死由是權貴皆震懾/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舉人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稱進士。一甲授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B.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為正長官。
C.路,我國古代宋元時期最高的行政區(qū)劃,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最初是監(jiān)察區(qū)的性質,后轉化為行政區(qū)劃。
D.薨,古代用于稱諸侯或大官的死。從漢朝開始太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官員的死也都叫“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楨少年好學。即使祖上為官,也不曾荒廢學業(yè),還曾經(jīng)學習準備考取進士。
B.高楨不畏權貴。痛打海陵王寵愛之人,檢舉官吏罪狀無所回避,以致掌權的人憎恨他。
C.高楨盡責政事。雖然因病免官了,但還惦記著某事還未決定,某事還未上奏。
D.高楨方正嚴肅,簡樸沉靜。家里沒有供養(yǎng)歌伎,即使和妻子女兒端坐一整天,也不茍言笑。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海陵患之,即以楨為中京留守,命乘驛之官,責以平賊之期。(4分)
(2)楨因固辭曰:“臣為眾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6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4—15題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①
陸游
白發(fā)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
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懸知寒食朝陵使②,驛路梨花處處開。
【注】①武均州:即武巨。當時武巨任果州團練使,知均州,兼管內安撫使,節(jié)度忠義軍。西京:指洛陽。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復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掃。
14.下列關于這首詩的賞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3分)
A.首聯(lián)寫得知捷報后興奮不已,揮筆喜賦此詩,歌頌白發(fā)將軍武巨收復西京的壯舉,感佩武將軍老當益壯,雄心猶存。
B.頷聯(lián)用“千年計”和“一日回”進行對比,強調天道正義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統(tǒng)治中原的計謀終成迷夢,一朝破滅。
C.頸聯(lián)運用“疾風雷”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國家中興的的赦令會像風雷一樣迅速頒布到收復的西京,安撫歸順后的臣民。
D.本詩和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異,相同的是都有收復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詩含有自己功業(yè)無成的傷感。
15.這首詩的尾聯(lián)廣受后人的稱道,請賞析這一聯(lián)的精妙之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杜甫在《望岳》中用“ , ”兩句詩來反映自己不畏艱險、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
(2)《詩經(jīng)·衛(wèi)風·氓》中通過寫桑葉凋落喻指年華逝去的詩句是“ , ”。
(3)《荀子·勸學》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 , ,用心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