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詩歌鑒賞(二)
【21】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1)、(2)題。(8分)
柳梢青·春感 劉辰翁①
鐵馬蒙氈,銀花②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思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賱⒊轿蹋耗纤文┠耆耍胛奶煜榭乖筷犞桓,宋亡后隱居不仕。
、阢y花:元夜彩燈中蠟燭的燭花。
(1)這首詞寫的是元宵節(jié)之感,上片卻說“銀花灑淚”,這是用了何種修辭?展現(xiàn)了整個城市當時是處于怎樣一種情景之中?(4分)
(2)詩詞創(chuàng)作有實筆有虛筆,所有回憶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內(nèi)容等都是虛筆,這首詞的一大特點就是“虛處見意”。請具體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體現(xiàn)“虛處見意”,并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4分)
【參考答案】
(1)這一句將客觀景象擬人化,(1分)使銀燈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強烈地表現(xiàn)出在元軍的鐵馬踐踏之下,本應該是歡樂祥和的元宵佳節(jié),但整個城市卻陷入陰冷森嚴的氣氛之中,廣大人民心情凄慘悲涼。(3分)
(2)結(jié)尾三句作者對具體內(nèi)容不著一字,只是用虛筆輕輕一點,讓讀者自己想象當年京城的繁華景象,感受作者現(xiàn)在山中的孤寒歲月,體味作者當年堅持于海上的悲壯堅貞之情。(2分)這樣留給讀者想象和體味的空間,更增添了沉郁蒼涼、吞咽悲苦、欲說還休的情致。(2分)
【22】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6分)
《菩薩蠻》(其三) 韋莊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注】韋莊年少時曾多年流寓江南。《菩薩蠻》詞共有五首,為詞人晚年寓蜀回憶舊游之作。
1.詞中“此度”指的是 ;“歸”指的是 。(2分)
2.該詞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析其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此度”指寓居蜀中;“歸”指歸鄉(xiāng)或者還鄉(xiāng)。
2.襯托或者反襯手法,反語。
詞人極寫少年時在江南的樂事,反襯今日之可悲。當時念念惟在故鄉(xiāng),故不知江南之可樂,且思終老之還鄉(xiāng);而今憂患老大之后,還鄉(xiāng)之終不可期,更有不能得歸之痛!鞍最^誓不歸”為反語,著一“誓”字,以斷然堅決之語,寫無窮無盡之悲,韋莊詞之勁直由此可見。
【2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聽流人水調(diào)子 王昌齡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樂人;水調(diào)子,水調(diào)歌。
(1)第一句寫景,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3分)
(2)這首詩中的“斷弦”二字有很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請就“斷弦”這一細節(jié)作簡要賞析。(3分)
【參考答案】
(1)①交代了環(huán)境;②為全詩定下了冷清的基調(diào),烘托了氣氛;③通過寫景抒發(fā)了一種寂寞惆悵的心情。
(2)①斷弦反映了箏曲的激越。(前句“嶺色千重萬重雨”是箏曲創(chuàng)造出來的音樂形象,想像瑰麗,表現(xiàn)音樂的繁促酣暢,“斷弦”表明激越的音樂達到了琴弦的極限。)②斷弦表現(xiàn)了彈箏人的忘情。(彈箏人創(chuàng)造著音樂形象,又被自己創(chuàng)造的音樂形象所感動,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撥斷了琴弦。)③斷弦也揭示了“淚痕深”的原因。(正因為箏曲激越,樂人傾情演奏,乃至“斷弦”,才深深打動了客心。
【24】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1)你認為本詩第二句哪個字用得好?為什么?(2分)
(2)從情與景關(guān)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詩后兩句的妙處。(4分)
【參考答案】
(1)“秋”字用得好。一語雙關(guān),表面上寫時令,實際上卻表達人的情緒,作者巧妙運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說明“愁”。
(2)詩的后兩句寫送走之后對韋參軍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轉(zhuǎn)接自然,不露痕跡地把前句抽象的離愁具體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江南”“江北”對比照應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tài),憂思綿綿。就連使人感傷的烏鴉此時也“飛盡”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遠方,這一切給人以孤獨、寂靜、空虛的感觸,“水悠悠”包含了無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2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答題。
恨 別 杜甫
洛城一別四千里, 胡騎①長驅(qū)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②,兵戈阻絕老江邊。
思家步月清宵立, 憶弟看云白日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③。
注釋:①指安史之亂的叛軍。②劍外:劍閣以南,這里指蜀地。③司徒:他當時任檢校司徒,急欲直搗叛軍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蓬h聯(lián)中詩人描寫“草木變衰”的作用是什么?(5分)
⑵頸聯(lián)“思家步月清宵立, 憶弟看云白日眠!边\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并作簡析。(5分)
【參考答案】
、糯穑骸安菽咀兯ァ笔侵覆菽镜氖⑺プ円(1分),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2分)同時也與下一句的“老”相呼應,暗比自己的漂零憔悴(2分,答出“漂零憔悴”類即可得2分)。
、萍毠(jié)描寫。(2分) “思家”、“憶弟”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晝,臥看行云,倦極而眠。(1分)詩人這種坐臥不寧的舉動,正委婉曲折地表現(xiàn)了懷念親人的無限情思。(2分,答出“懷念親人”類即可得2分)
【2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1)用簡括的語言說說該詩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3分)
(2)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在詩中有什么作用?(3分)
(3)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說說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樣的心情?(4分)
【參考答案】
(1)描寫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3分)
(2)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tài)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3分)(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4分)
【2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南歌子 賀鑄
疏雨池塘見,微風襟袖知。陰陰夏木囀黃鸝。何處飛來白鷺、立移時,
易醉扶頭酒,難逢敵手棋。日長偏與睡相宜。睡起芭蕉葉上、自題詩。
【注】賀鑄,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但他秉性剛直,不阿權(quán)貴,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詞的上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結(jié)合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4分)
(2)詞的下片一連寫了士大夫消夏樂閑的哪四件生活瑣事?在作者筆下,這些事似乎都有一種和韻事格格不入的苦澀味,與上片大異其趣,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上片描繪出一幅閑適恬談、生機勃勃的夏日風景圖。(2分)詞人獨立庭院,點點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漣漪,輕風拂面而來。周圍樹木成陰,枝頭上黃鸝婉轉(zhuǎn)啼鳴,一只不知從何處飛來的白鷺,落在池畔,遲遲不愿離去。詞人觀疏雨、沐輕風、聽黃鸝、友白鷺,怡然自得,其樂陶陶。(2分)[來源:高考資源網(wǎng)]
(2)寫了飲酒、下棋、睡覺、題詩四件生活瑣事。(2分,兩個1分,四個2分)飲酒而“易醉”,下棋而敵手“難逢”,字里行間蘊含著的仍然是一種百無聊賴的心緒;夏日長長,無所事事,最適合于睡覺,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題詩,則只能“自題”自賞,自取其樂。(2分)透露著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難求的情懷和無所事事、壯志難酬的痛苦。(2分,大意對即可)
【2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10分)
阮郎歸·初夏 蘇軾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1)詩人是從哪些角度描寫初夏之景的?試簡析。(4分)
(2)試析“燃”字的妙用(3分)
(3)簡析劃線句表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
(1).詩人分別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的角度描寫初夏之景:寫看到了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的景象;聽到了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風(和風)。(答對一個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對兩個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對三個角度并分析得4分)
(2). 榴花本是靜物,但用了一個“燃”字,又使它仿佛動了起來,化靜為動。(1分)表現(xiàn)了石榴花色的紅艷,突出了石榴的生氣。(1分)對活躍氣氛,豐富畫面無疑起了有益的作用。(1分)(此處或答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悅心情,也得1分)
(3).要點: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邊玩水。水花散濺到荷葉上,像珍珠那樣圓潤晶亮。(1分)真切地展示了這位少女喜悅、興奮的心情。(或答:真切地展現(xiàn)了主人公輕快、喜悅的心情。)(2分)
【29】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金陵懷古 王硅
懷鄉(xiāng)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shù)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王硅: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zhàn)爭中均遭失敗。
(1)試分析“獨上江城滿目秋”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概括這首詩中間兩聯(lián)的內(nèi)容,并說說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受。(4分)
(3)作者在詩中是怎樣表達“凄涼”的。(3分)
【參考答案】
(1)①點明時間和地點②“獨上”“滿目秋”等詞,開篇即為全詩籠罩了一層孤寂、蕭索的氣氛。
(2)中間兩聯(lián),描寫詩人眼中的秋光。別渚孤島,數(shù)帆歸舟,晚風落葉,寒云壓數(shù),一句一景,集中反應了秋光的蕭瑟,創(chuàng)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沉重的心情。
(3)①選擇“一鳥”“數(shù)帆”等意象,融情于景,營造了凄涼的意境;②以“誰與問”對應“獨上江城”,直抒胸臆,表達凄涼心境。
【30】閱讀下面兩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
臨江仙 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1)兩首詞在時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2)兩首詞抒發(fā)的情感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不同,《臨江仙》上片寫現(xiàn)時“春恨”,下片追憶當年初見小蘋及“當時”的情景,采用的是倒敘;《鷓鴣天》采用的是順敘,上片寫當年佳會,過片寫別后思念,結(jié)尾寫別后重逢。
(2)《臨江仙》表現(xiàn)的是詞人苦戀之情、孤寂之感,同時抒發(fā)了人世無常,歡娛難再的淡淡哀愁。《鷓鴣天》上片表現(xiàn)當年歡聚時豪情歡暢,逸興飛揚。下片表現(xiàn)的是重逢后的驚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