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行香子·過七里灘 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注釋】七里灘,又名嚴陵灘,即當年嚴光垂釣處。嚴陵,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不受高官,垂釣于風光秀麗的富春江七里灘。
(1)詞的上闋寫水;下闋以寫 起,以寫山結(jié),中間以“虛老”粘連上下文,然后以“ ”轉(zhuǎn)出,銜接自然。(2分)
(2)評家對詞中“過”和領(lǐng)起的后邊三個短句,評價甚高,認為極富表現(xiàn)力,請簡要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山;但。(2)【答案】①三個短句,高度簡練概括地記錄了沿途的美麗景色:沙溪湍急、霜溪清涼、月溪澄明; ②寓情于景,在描繪七里灘沿途秀美的風景之時,融入作者不同的主觀感受:水流湍急時高興緊張,水面清涼時寒意料峭,水月澄明時仿佛心靈都得到了凈化。③用“過”字領(lǐng)起的三句,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個不同時辰的舟行之景,空間的轉(zhuǎn)換,時間的推移,情緒的波動,一齊涌來,給人以強烈動感。 ④以一“過”字領(lǐng)三個三言句,構(gòu)成比排句式,節(jié)奏輕快,傳達出詩人輕快的心情,且詞人在三句中同用一“溪”字,使音節(jié)流轉(zhuǎn)悅耳。(以上要點,答對一個記2分,答對兩個記4分,答對三個記5分;滿分5分。)
【3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為簪組①累,幸此南夷謫。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簪組:古代官吏的服飾。
(1)詩中描寫了一種怎樣的生活?請簡要賞析。(3分)
(2)清代詩人沈德潛評價這首詩的思想感情時說:“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詩中描寫了自己的隱居生活,閑散、自然、安逸、寧靜。(1分)他閑居無事,便與農(nóng)田菜圃為鄰,種樹賞花,自得其樂。雖然有永州的司馬官銜,有時就仿佛是個山林隱逸之士。清晨,詩人踏著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勞動的時候,就蕩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歸來。常常在自然的懷抱中獨往獨來,碰不到別人,仰望碧空藍天,不禁會放聲歌唱。(簡單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詳細。(2分)
(2)詩人在長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親近自然、隱居田園的機會,于是在首聯(lián)用一個 “幸”字表達了自己的“慶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詩表面上寫溪居生活的閑適,字里行間隱含貶居時的抑郁之氣。(2分)詩中“幸”是含著痛苦的笑;“閑依”包含著投閑置散的無聊,“偶似”說明并不真有隱士的淡泊、閑適,“來往不逢人”可見生活的孤獨。(1分)
【3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木蘭花 乙卯吳興寒食 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注】張先,北宋詞人。乙卯年:1075年,時年作者八十六歲。筍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1)試從“動”與“靜”的角度簡要分析本詞上、下闕。(4分)
(2)“中庭月色正清昵,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一句歷來為人傳唱,請結(jié)合詞人的情感作具體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詞的上闕著重寫人事,通過熱鬧的場景,描寫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歡樂;下闕則側(cè)重寫景物,通過靜謐優(yōu)美的夜景,反襯白晝游樂的繁盛。一動一靜,互相對應(yīng)。(能答出“反襯”“對比”“動靜結(jié)合”的均可給2分,上下闕的描述各1分)
(2)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見點點楊花飛舞;而花過無影,又顯得清輝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層輕霧,別具一種朦朧之美。(2分)這兩句寓情于景,反映作者游樂一天后,心情格外恬適和舒暢。(2分)
【34】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1)比較本詞中“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與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兩句,其中的“空”字所蘊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試分析。(4分)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技巧?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詞人形象?請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發(fā)了報國無望的悲憤之情。本詞中“空”字點染出這種近乎絕望的失望與痛苦,感情愈發(fā)的悲憤,沉郁。陸游認為自詡為塞上長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無力,“空”“已”二字相映,寫出了無限沉痛,極大悲憤。(回答出相同,且說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體分析兩句詩句2分)
(2)詞人直抒胸臆,把過去的壯志凌云、英姿勃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與現(xiàn)實的報國無門、惆悵悲涼、憤慨不滿作對比。塑造了自己鬢發(fā)已白、雄心不減、因時時牽掛邊關(guān)而痛苦呻吟的愛國詞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3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以下問題。(8分)
野 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旁嚪治鍪茁(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4分)
、普垙膭屿o和寫景順序的角度賞析中間兩聯(lián)。(4分)
【參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東皋”點明地點,“薄暮”點明時間,“望”字領(lǐng)起中間兩聯(lián)的寫景。第二句呼應(yīng)起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哀傷的情感,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②表現(xiàn)了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賞識的苦悶、悵惘的心情。
、祁h聯(lián)寫總寫秋色,是靜景、遠景,頸聯(lián)寫牧人與獵馬,是動景、近景。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3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共10分):
楚江懷古① 唐·馬戴
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云中君②不見,竟夕自悲秋。
【注釋】① 唐宣宗大中初年,詩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書記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縣尉,寫下了《楚江懷古》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② 云中君:云神!霸浦芯睘椤冻o·九歌》篇名,此處指代詩人屈原。
⑴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是晚唐詩中的名句,除“對仗”外,本句還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效果如何?請結(jié)合詩句加以賞析。(4分)
、 全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原詩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 兩句詩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1分)!皬V澤生明月”,“廣澤”即廣闊的洞庭湖面是靜的,“明月”本來也是靜的,但一個“生”字,賦予了明月以活潑潑的生命,將其冉冉升起的動感寫出來了,該句以動寫靜,描繪出了洞庭湖的闊大與靜(1分);“蒼山夾亂流”,“蒼山”是靜的,“亂流”是動的,該句動靜結(jié)合,寫出了青山茫的蒼,江流的喧鬧(1分)。兩句動靜結(jié)合,描繪出了一幅闊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圖,給人以無限的遐想(1分)。(意思接近即可,答白描酌情給分)
、 詩題懷古,實是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聽到“猿啼”,看到“微陽”、“亂流”等蕭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讓詩人倍感寂寞悲涼,對景懷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來。“云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無由得見,屈子也邈矣難尋,詩人自然更是感慨叢生了。(2分)全詩以悲愁作結(jié),既抒發(fā)了對忠君愛國但報國無門的屈原的愛慕、緬懷之情(2分),又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傷愁苦之情(2分)。(意思接近即可)
【37】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6分)
昭君怨·詠荷上雨 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瀉清波。
1.這首小令用輕松活潑的筆調(diào)寫 和 的情景。(2分)
2.指出這首詞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夢中泛舟西湖 被雨驚醒后
2.虛實結(jié)合(夢境與眼前的景巧妙結(jié)合),運用形象化的比喻,以“珍珠”“水銀”作比,把雨打荷葉,荷葉面上水珠滾動,周而復(fù)始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xiàn)。表現(xiàn)了詩人欣賞美景的欣喜之情。
【38】閱讀下面一首隋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從 軍 行 隋·明余慶
三邊烽亂驚,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①,笳喧細柳營。
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會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②。
注:①常山陣:兵法上將首尾呼應(yīng)的一種排兵布陣之法稱為常山陣。②朔方城:漢武帝時,漢軍曾攻占淮南一帶,為紀念勝利在當?shù)亟▌倮恰?/P>
(1)首句“三邊烽亂驚”有版本將“驚”寫作“警”,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3分)
(2)有人說這首詩很好地表現(xiàn)了作為大一統(tǒng)帝國的隋邊塞詩中特有的“大國之氣”“強國之音”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簡述你的理由。(4分)
【參考答案】
本題考查考生賞析作品思想內(nèi)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
(1) 用“驚”好,“驚”是“驚擾”“驚動”之意(1分),寫出敵人來勢洶洶(1分),①一方面引出下文的我軍的英勇抵抗(“十萬且橫行”),②同時敵人的瘋狂進攻與后面我軍的沉著應(yīng)戰(zhàn)形成對照,也反襯我軍的英勇無畏。(①②答對任意一點給1分)而“警”為預(yù)警,只寫出了烽火報告軍情這一事實。(這點不答也不另扣分) 如果答“警”好,能言之成理,也酌情給分
(2)同意(1分)“十萬且橫行”“風卷常山陣”“笳喧細柳營”可看出本詩意境開闊,狀寫行軍作戰(zhàn)氣勢雄渾。(點出意境開闊,或氣勢雄渾占1分)。內(nèi)容主要表現(xiàn)隋軍軍容強盛與戰(zhàn)士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展望隋軍勝利的前景。(內(nèi)容答出其中兩點就可)(占1分),格調(diào)昂揚向上。(占1分)。確實體現(xiàn)了一種“大國之氣”“強國之音”。
【詩歌賞析】明余慶(約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平原鬲人,明克讓之子。生卒年均不祥,約陳末隋初間在世。善為詩。仕隋官至司門郎。越王侗稱制,為國子祭酒。這首詩的大意是:邊關(guān)烽火四起,敵情洶洶,我軍派出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奔赴前線。士兵們擺出威力無窮的“常山陣法”,以風卷殘云之勢撲向敵陣,悲壯雄渾的胡笳軍樂如同當年細柳營中的軍樂一樣,在軍紀嚴明的隋軍軍營里響起。深宵清冷的月色下,凜冽的寒風中,守衛(wèi)的士兵徹夜不眠,士兵刀劍上霜花閃閃。我們一定能象當年漢軍攻取淮南一樣,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到時候也在這里建立一座紀念勝利的“朔方之城”。其中“劍花寒不落,弓月曉逾明”是名句,“弓月”為新月,此句寫出了邊塞的苦寒、隋軍軍紀之嚴明,突現(xiàn)士兵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
【39】閱讀下面的詩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山 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長相 思 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1)兩首詩詞都寫到“楓葉”,兩者借助這一意象表達的情感是否相同?為什么?請簡要指出。(3分)
(2)請簡要分析李煜《長相思》的下片“菊花開,菊花殘”兩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不同(1分)。杜詩用春天的“二月花”來比楓葉,一掃常見的凄涼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揚之情(1分);李詞通過“楓葉丹”來寫秋之深,從而表現(xiàn)相思之愁苦(1分)。
(2)“菊花開,菊花殘”,點明時令是秋季,抒情主人公從花開等到花殘,表明相思之久(2分);用“花殘”二字渲染蕭瑟冷清的氣氛,襯托主人公極其愁苦的心情(2分)。
【40】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雙調(diào)]清江引 秋懷 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點染出怎樣的畫面?“芭蕉雨聲”烘托出怎樣的情思?(5分)
(2)這首小令的后三句與“問我歸期未”是什么關(guān)系?試從表現(xiàn)手法上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用西風、紅葉、黃花、芭蕉、雨聲點染出一幅蕭瑟的秋景!鞍沤队曷暋焙嫱谐鲎髡吖γ淳,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愁思。(2)后三句并未從正面回答“歸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長空里哀啼,行人在黃花已瘦的疏籬邊痛飲,把“有家歸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卻醉”的深沉鄉(xiāng)思作了出色表達。而秋雨打蕉,驚醒了神游故國的美夢。句句寫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