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約公元前150年,《阿梯鈕斯法》中規(guī)定:不論什么被偷的東西,對它們的追索權都是永久性的。此語重申了《十二銅表法》第8表第17條關于盜竊物不能以時效取得的禁令。這反映出( )
A.《十二銅表法》存在野蠻性 B.古羅馬高度重視法律
C.古羅馬重視保護私有財產(chǎn) D.羅馬法的不斷完善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羅馬法的主要內(nèi)容和特點。根據(jù)材料中“不論什么被偷的東西,對它們的追索權都是永久性的”和《十二銅表法》中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羅馬法注重保護私有財產(chǎn),故C項正確;材料并未說明《十二銅表法》的野蠻性,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羅馬法對私有財產(chǎn)的重視和維護,不是說明古羅馬重視法律,故B項錯誤;材料主題并非說明羅馬法的不斷完善,故D項錯誤。故選C。
12、“法律條文沒有作出規(guī)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隸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據(jù)某某法律,我認為此奴隸應歸我所有。法官確認后才能受理!边@一描述主要說明羅馬法
A.重視法律程序 B.保留習慣舊俗 C.強調(diào)法官至上 D.體現(xiàn)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肮褚蠓稍鸵日曳ü,向其申明,法官確認后才能受理”說明羅馬法重視法律程序。此題考查的是對羅馬法的理解。根據(jù)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學知識,羅馬法是法律訴訟,當事人必須嚴格使用法律術語,否則即使理由充分也會敗訴,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A項。BCD不符合題意。
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羅馬人的法律·特點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計52分。)要求分析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3、法制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法典的緣起與(羅馬)查士丁尼法典的組成方式有相同之處……限制《中國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發(fā)行(政府除外),羅馬亦是如此:兩國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詔書等形式立法,還有諸如過繼、家庭財產(chǎn)共同占有關系等都有相同之處。
——田濤《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法律接觸與碰撞》
材料二:新興地主階級反對奴隸主貴族壟斷法律,堅決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來,以保護他們的私有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漢文帝接受賈誼的“儒家‘興禮樂’,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議。漢律規(guī)定,對普通人犯隨時逮捕,對有貴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須先奏請皇帝批準,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寬容。劉邦時,法令規(guī)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呂后、惠帝時規(guī)定“市井子孫不得為官吏”。
——據(jù)李小兵《中國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公元前3世紀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與貴族平等的地位,開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權。到公元212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頒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權。帝國初期羅馬法學家們講的“平等”,不僅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羅馬奴隸制社會相當發(fā)達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換基礎上的平等。古希臘多葛學派進一步提出自然法體現(xiàn)人的理性的觀點。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和后來的法學家們繼承并系統(tǒng)論述、論證自然法學說。
——沈宗靈《略論羅馬法的發(fā)展及其歷史影響》
(1)根據(jù)材料一,歸納古代中國與羅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點?
(2)對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國與羅馬法律在保護對象、立法理念、經(jīng)濟主張等方面有何不同?
(3) 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說:“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試以古羅馬法的演變?yōu)槔,闡釋該觀點。
【答案】(1)相似:政府壟斷立法;立法形式多樣化;保護私有財產(chǎn)。
(2)保護對象:中國保護封建地主階級;羅馬保護公民。
立法理念:中國注重等級觀念(禮儀或以儒入法);羅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經(jīng)濟主張:中國重農(nóng)抑商;羅馬保護商業(yè)。
(3) 法律會隨著社會發(fā)展而變化。隨著平民反對貴族斗爭、領土擴張、工商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2分),羅馬法逐漸由習慣法發(fā)展到成文法、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