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嘗試觀上古記,三王①之佐,其名無不榮者,其實②無不安者,功大也!对姟吩啤坝晡夜,遂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實也,與三王之佐同,而其名無不辱者,其實無不危者,無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貴于國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貴于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國之不大也。此所以欲榮而愈辱,欲安而益危。民之治亂在于有司,今處官則荒亂,臨財則貪得,列近則持諛,將眾則疲怯,以此厚望于主,豈不難哉!
今有人于此,修身會計則可恥,臨財物資贐則為己。若此而富者,非盜則無所取。故榮富非自至也,緣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誣也;無功伐而求榮富,詐也。詐誣之道,君子不由。
人之議多曰:“上用我,則國必無患!比挥眉何幢厥且。己有患,用己于國,惡得無患乎?而莫若修身自賢。己,可制也;釋其所制而奪乎其所不制,悖。則未用其治國治官,宜也。若夫內(nèi)事親,外交友,雖可達也,然事親未孝,交友未篤,是所未達,惡能善之矣?故論人無以其所未達,而用其所已達。
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必反情③,然后受。主雖過與,臣不徒取。忠臣之行,近知本矣。
(取材自《呂氏春秋·務(wù)本》,有改動)
[注]①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②實:實利,包括地位、俸祿等。③反情:內(nèi)省,省察自己。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筒徽?返囊幌釷?
A.臨財物資贐則為己 贐:財物
B.故榮富非自至也,緣功伐也 伐:功勞
C.交友未篤 篤:忠厚
D.惡能善之矣 善:認為好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其欲名實也,與三王之佐同②主雖過與,臣不徒取
B.①而其名無不辱者②此所以欲榮而愈辱
C.①皆患其家之不富也②詐誣之道,君子不由
D.①以此厚望于主②己有患,用己于國,惡得無患乎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皆患其身不貴于國也
理解:(他們)都憂慮自身不能在國內(nèi)顯貴
B.修身會計則可恥
理解:(認為)修養(yǎng)自身、合理地支配錢財是可恥的
C.然用己未必是也
理解:但是任用自己的君王不一定會這樣做
D.古之事君者,必先用能,然后任
理解:古代侍奉君主的人,一定先貢獻才能,然后才擔任官職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首段引《詩經(jīng)》的話來說明“為公”與“顧私”的聯(lián)系。
B.作者認為百官應(yīng)替君王治理好百姓,方能獲得顯貴之位。
C.能侍奉父母、結(jié)交朋友的人,作者認為用其治國必無患。
D.最后一段總結(jié)全文,指出了事君者應(yīng)該有的姿態(tài)和品行。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
10.第二大題文言文《呂氏春秋·務(wù)本》中最后一句說“忠臣之行,近知本矣”,意思是“忠臣行事,接近于懂得什么是根本”。這里所說的“根本”在文中具體指什么?請就其中一點,結(jié)合自己的積累談?wù)剬Α爸尽边@一問題的認識。(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5分)
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章子諫曰非禮也公曰昔者吾與夫子游于公邑之上一日而三不聽寡人今其孰能然吾失夫子則亡何禮之有哀盡而去!蛾套哟呵铩ね馄隆
12.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任選其中4道題)。(8分)
(1)三歲為婦,靡室勞矣。_______,_______。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詩經(jīng)·氓》)
(2)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_____,_______;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王羲之《蘭亭集序》)
(3)曖曖遠人村,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
(4)______,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
(5)_______,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_______。(歐陽修《醉翁亭記》)
(6)_______,最難將息。_______,怎敵他、晚來風急?(李清照《聲聲慢》)
13、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其后問題。(7分)
定風波
李珣
雁過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煙月鎖蓮塘。往事豈堪容易想,惆悵,故人迢遞在瀟湘。
縱有回文②重疊意,誰寄?解鬟臨鏡泣殘妝。沉水香消金鴨③冷,愁永。候蟲聲接杵聲④長。
[注]①央:盡。②回文:前秦才女蘇蕙作回文詩以傳情意。③金鴨:如鴨形的金屬香爐。④杵聲:以杵搗物聲,此指制作寒衣發(fā)出的聲音。
(1)下列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雁過秋空夜未央”,開篇寫北雁南歸、長夜漫漫,點明具體時間。
B.“隔窗煙月鎖蓮塘”的“鎖”字,既寫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觀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鴨冷”寫香不覺間已燃盡,以香消爐冷表現(xiàn)時間推移。
D.末句“候蟲聲接杵聲長”寫周圍環(huán)境的喧鬧使人物的愁緒得以排遣。
(2)全詞抒發(fā)了主人公長夜難眠之愁,說說引發(fā)主人公愁緒的原因有哪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