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的經濟性
質量對組織和顧客而言都有經濟性問題,
在利益方面考慮:對顧客而言,必須考慮減少費用,改進適用性;對組織而言,則需考慮提高利潤和市場占有率。
在成本方面考慮:對顧客而言,必須考慮安全性、購置費、運行費、保養(yǎng)費、停機損失和修理費以及可能的處置費用;對組織而言,必須考慮由識別顧客需要和設計的缺陷,包括不滿意產品返工、返修、重新加工、生產損失、擔保和現場修理等發(fā)生的費用,以及承擔產品責任和索賠風險等。
。ㄒ唬┵|量與經濟
質量管理以質量為中心,努力開發(fā)和提供顧客滿意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管理的趨勢從“消除不滿意”向“追求滿意”方面發(fā)展。質量經濟性逐漸成為質量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ǘ┵|量經濟性管理
通過加強質量管理,來提高組織經濟性效益有兩個方面:
一是增加收入(銷售額)、利潤和市場份額。
二是降低經營所需資源的成本,減少資源投入。
1、質量經濟性的基本原則
質量經濟性的基本原則是:從組織方面考慮-降低經營性資源成本,實施質量成本管理;從顧客方面考慮-提高顧客滿意度,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質量經濟性應體現組織的宗旨-組織的經濟效益的提高。
提高組織的經濟效益可從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入手。
。1)增強顧客滿意
A、開發(fā)新產品(包括服務)
開發(fā)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產品(服務),以滿足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
開發(fā)獨特的產品(服務)
縮短新產品的推出時間。及時滿足顧客的需求。
改進現有的產品(服務),適應不同顧客群的需要。
B、改進現有產品(服務)的市場營銷
增強信譽。
增強顧客忠誠度。認真考慮顧客的愿望。
擴大市場份額。加強營銷策略的研究,加強營銷網絡的建設,采用先進的營銷手段,努力擴大市場占有量,為更多的顧客服務。
。2)降低過程成本
、、降低符合性成本:符合性成本指現有的過程不出現缺陷(故障)而滿足顧客所有明示的和隱含的需求所花的成本。
A、提高現有的過程能力。過程能力指過程加工方面的能力,對于加工過程而言,過程能力即工序能力,應從提高人員素質、改進設備性能、采用新材料、改進加工藝方法和改善環(huán)境條件等各方面出發(fā)提高過程能力,從而提高產品的合格率、降低損失。
B、提高技能。提高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
C、過程再設計。重新對過程進行設計,采用新的加工工藝流程和方法,設計全新的服務過程,從而提高產品(服務)的質量、降低損失。
②、降低非符合性成本:指由現有過程的缺陷(故障)而造成的成本。
A、 減少停工所造成的損失
B、 減少顧客退貨
C、 減少超支。主要是減少計劃外的額外開支。
D、降低能耗和污染損失。
2、質量經濟性管理程序
首先識別和評審一個組織的所有運作過程,然后從識別和監(jiān)測全部過程成本與識別和監(jiān)測顧客滿意的情況,并各自形成報告,并將報告提交組織的最高管理者進行管理評審。通過評審,評價過程成本、顧客滿意度和組織的整個經濟效益,從中尋找任何改進的機會,包括不合格的糾正和預防、持續(xù)改進和全部的新產品過程。在尋找和確定了需改進或持續(xù)改進的項目之后,應對此及相關的活動進行詳細的成本和利益的分析。通過分析、比較,確定并提出具體的質量改進活動方法和計劃并付諸實施。通過實施又重復上述的過程,同時識別和監(jiān)測改進活動過程的實際成本和改進后顧客滿意的程度。以此循環(huán)。
質量經濟性管理的核心是綜合考慮顧客滿意和組織的過程成本、綜合考慮顧客和組織的利益,從中尋找最佳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