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的基礎知識
掌握質量的概念(含相關術語;組織、過程、產品、要求、顧客、體系、質量特性等)
熟悉質量特性的內涵
熟悉質量概念的發(fā)展
一、質量的概念
質量活動的產生:人類社會自從有了生產活動,特別是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活動,便產生了質量的活動。
質量管理活動:圍繞著質量形成全過程的所有管理活動。
質量是構成社會財富的關鍵內容,是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問題。
質量的概念最初僅用于產品,以后逐漸擴展到服務、過程、體系和組織,以及以上幾項的組合。
1、質量的概念
質量: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1)“特性”:指“可區(qū)分的特征?梢杂懈鞣N類的特性,如:
物的特性,如:機械性能;
感官的特性,如:氣味、噪音、色彩等;
行為的特性,如:禮貌;
時間的特性,如:準時性、可靠性;
人體工效的特性:如生理的特性或有關人身安全的特性;
功能的特性:如飛機的最高速度。
特性可分為固有的和賦予的
固有特性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來就有的,尤其是那種永久的特性,如:螺栓的直徑、機器的生產率或接通電話的時間等技術特性。
賦予特性不是固有的,不是某事物本來就有的,而是完成產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對產品所增加的特性,如產品的價格、硬件產品的供貨時間和運輸要求(如:運輸方式)、售后服務要求(如:保修時間)等特性。
固有與賦予特性的相對性:不同產品的固有特性和賦予特性不同,某種產品賦予特性可能是另一種產品的固有特性(轉換)。
(2)關于“要求”
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明示的:可以理解為規(guī)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闡明的要求或顧客明確提出的要求。
通常隱含的是指組織、顧客和其它相關方的慣例或一般做法,所考慮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如“化妝品對顧客皮膚的保護性等。一般情況下,顧客或相關方的文件,如標準中不會對這類要求給出明確有規(guī)定,組織應根據自身產品的用途和特性進行識別,并做出規(guī)定。
必須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或有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組織在產品的實現過程中必須執(zhí)行這類標準。
要求要以由不同的相關方提出,不同的相關方對同一產品的要求可能是不相同的。要求可以是多方面的,如需要指出,可以采用修飾詞表示,如產品要求、質量管理要求、顧客要求等。
(3)質量具有經濟性、廣義性、時效性、相對性
質量的經濟性:由于要求匯集了價值的表現,價廉物美實際上是反映人們的價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質量有經濟性的表征。顧客對經濟性的考慮是一樣的。
質量的廣義性:質量不僅指產品質量,也可指過程和體系的質量。
質量的時效性:由于組織的顧客和其他相關方對組織和產品、過程和體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組織應不斷地調整對質量的要求。
質量的相對性:組織的顧客和其它相關方可能對同一產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對同一產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質量要求也不同,只有滿足需求的產品,才會被認為是質量好的產品。
質量的優(yōu)劣是滿足要求程度的一種體現,質量的比較應在同一等級基礎上做比較。
等級是指對功能用途相同但質量要求不同的產品、過程和體系所做的分類或分級。
來源:考試網-質量工程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