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
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環(huán)的概念,所以又稱其為“戴明環(huán)”。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就是PDCA循環(huán)。這種循環(huán)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在企業(yè)的質量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PDCA循環(huán)中,“計劃(P)—實施(D)—檢查(C)—處理(A)”的管理循環(huán)是現場質量保證體系運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斷提高質量應遵循的科學程序。全面質量管理在PDCA循環(huán)的規(guī)范下,形成了四個階段和八個步驟,如圖2-2和圖2-3所示。
圖2-2 PDCA循環(huán)的四個階段 圖2-3 PDCA的八大步驟
◆P:計劃(Plan)
在開始進行持續(xù)改善的時候,首先要進行的工作是計劃。計劃包括制定質量目標、活動計劃、管理項目和措施方案。計劃階段需要檢討企業(yè)目前的工作效率、追蹤流程目前的運行效果和收集流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點;根據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并制定初步的解決方案,提交公司高層批準。
計劃階段包括四項工作內容:
Æ分析現狀
通過現狀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盡可能以數字說明。
Æ尋找原因
在所搜集到的資料的基礎上,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各種原因或影響因素。
Æ提煉主因
從各種原因中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原因。
Æ制定計劃
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原因,制定技術組織措施方案,并具體落實到執(zhí)行者。
◆D:實施(Do)
在實施階段,就是將制定的計劃和措施,具體組織實施和執(zhí)行。將初步解決方案提交給公司高層進行討論,在得到公司高層的批準之后,由公司提供必要的資金和資源來支持計劃的實施。
在實施階段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將初步的解決方案全面展開,而只在局部的生產線上進行試驗。這樣,即使設計方案存在較大的問題時,損失也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通過類似白鼠試驗的形式,檢驗解決方案是否可行。
◆C:檢查(Check)
第三階段是檢查,就是將執(zhí)行的結果與預定目標進行對比,檢查計劃執(zhí)行情況,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按照檢查的結果,來驗證生產線的運作是否按照原來的標準進行;或者原來的標準規(guī)范是否合理等。
生產線按照標準規(guī)范運作后,分析所得到的檢查結果,尋找標準化本身是否存在偏移。如果發(fā)生偏移現象,重新策劃,重新執(zhí)行。這樣,通過暫時性生產對策的實施,檢驗方案的有效性,進而保留有效的部分。檢查階段可以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排列圖、直方圖和控制圖。
◆A:處理(Administer)
第四階段是處理,對總結的檢查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標準化或制定作業(yè)指導書,便于以后工作時可遵循;對于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以免重現。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到下一個PDCA循環(huán)中去解決。處理階段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Æ總結經驗,進行標準化
總結經驗教訓,估計成績,處理差錯。把成功的經驗肯定下來,制定成標準;把差錯記錄在案,作為鑒戒,防止今后再度發(fā)生。
Æ問題轉入下一個循環(huán)
將遺留問題轉入下一個管理循環(huán),作為下一階段的計劃目標。
來源:考試網-質量工程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