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的對策
目前,我國成本管理的現狀與信息時代市場經濟對成本管理的要求是很不相適應的,必須加以改革和完善。改革和完善我國成本管理的對策可概括為:
(一) 改革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礎,成本管理是以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為主要依據所做的判斷,核算結果是否準確直接影響成本管理水平。首先,由于生產電腦化、自動化,產品成本構成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下降,制造費用所占比重上升,所以可以將直接人工與制造費用項目合并設立加工費用項目。另一方面,制造費用中所占比重較大的項目可以單列項目核算,如固定資產折舊。制造費用的變化是影響產品成本的重要因素,所以成本核算的重點應集中在制造費用的核算上。其次,企業(yè)應在傳統(tǒng)的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的基礎上研究和利用新的成本計算方法。
1. 采用作業(yè)成本計算法。作業(yè)成本計算法是將企業(yè)各具特征的生產活動看成是一種作業(yè),強調成本起因于各個作業(yè)活動,而將各作業(yè)成本按各自的標準分配于不同的產品,就形成了產品成本。其特征如下: (1) 成本歸集按各個作業(yè)進行。(2) 分別選擇合理的作業(yè)分配標準。(3) 成本計算體系不再按各生產部門進行,而是在整個企業(yè)范圍內將各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再加上各作業(yè)分配而來的作業(yè)成本計算求得。
2. 采用生產能量成本計算法。該方法與作業(yè)成本法的區(qū)別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是為滿足短期決策的需要。其特征是: (1) 企業(yè)的生產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2) 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可以事先估計,便于利用預計分配率。(3) 成本項目可分為直接材料與制造費用兩類,這種分類不影響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的劃分。
3. 采用定額成本法。定額成本法就是為了及時地反映和監(jiān)督生產費用和產品成本脫離定額的差異,加強定額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其主要特點是:
(1) 事前制定產品的消耗定額、費用定額和定額成本作為降低成本的目標,對產品成本進行事前控制。(2) 在生產費用發(fā)生的當時,將符合定額的費用和發(fā)生的差異分別核算,加強對成本差異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3) 月末在定額成本的基礎上加減各種成本差異,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數據。
來源:考試網-質量工程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