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經濟效益與費用的識別
(08-13年單、多)
一、經濟效益與費用識別的基本要求
1.對經濟效益與費用進行全面識別:涉及所有社會成員
2.遵循有無對比的原則
3.遵循效益和費用識別和計算口徑對應一致的基本原則
4.合理確定經濟效益與費用識別的時間跨度:近期影響,還包括中期、遠期影響
5.正確處理“轉移支付”:識別的關鍵,從是否增加社會資源和是否增加社會資源消耗的角度加以識別
6.遵循以本國社會成員作為分析對象的原則
加入中華考試網咨詢工程師群:575108982 獲取更多學習資料
二、直接效益與直接費用
1.直接效益:項目產出帶來的經濟效益。
表現形式有:
用于滿足國內新增需求——新增需求的支付意愿
用于替代其他廠商的產品或服務——社會資源的節(jié)省
直接出口或替代進口商品——國家外匯收入的增加或支出的減少
一些旨在提供社會服務的項目,其經濟效益與財務分析中的營業(yè)收入無關。
2.直接費用:投入的社會資源的消耗,表現形式有:
社會擴大生產規(guī)模滿足項目需求——所增加耗用的社會資源價值
導致其他人被迫放棄使用這些資源——因被迫放棄而損失的效益
導致進口增加或減少出口——國家外匯支出的增加或外匯收入的減少
注:價格失真的直接效益和費用按影子價格重新計算
3.轉移支付(剔除)
社會成員之間發(fā)生的,沒有造成社會資源實際增加或減少。
主要包括:
項目(企業(yè))向政府繳納的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yè)稅等
政府給予項目(企業(yè))的各種補貼
項目向國內金融機構支付的貸款利息和獲得的存款利息
注意:有些稅費體現的是資源價值的補償,一般可暫不作為轉移支付處理,主要有體現資源稀缺價值的資源稅和補償費、體現環(huán)境價值補償的稅費等。
三、間接效益與間接費用
項目的外部效果,指對項目的產出或投入給他人(生產者和消費者之外的第三方)帶來了效益或費用,但項目本身卻未因此獲得收入或付出代價。
1、間接效益(5個)
勞動力培訓效果:引起人力資本增值,難于定量計算,只作定性說明
技術擴散效果:技術人員流動引起,可設法貨幣量化,否則可只作定性說明
環(huán)境改善的效益:如農業(yè)增產,環(huán)境質量改善、污染處理費降低等,盡可能量化和貨幣化
“上、下游”企業(yè)相鄰效果:刺激企業(yè)發(fā)展,有的在項目投入和產出的影子價格中得到反映不再計算間接效果。
乘數效果:刺激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乃至影響其他地區(qū);針對經濟尚不發(fā)達地區(qū)的項目(扶貧項目);不宜連續(xù)擴展計算乘數效果;若同時進行經濟影響分析,該乘數效果可在經濟影響分析中體現。
2.間接費用
主要是對環(huán)境及生態(tài)的不利影響。較難計算,但必須重視。估算方法:
參照第五章的環(huán)境價值評估方法
可按同類企業(yè)造成的損失估計
或按環(huán)境補償費用和恢復環(huán)境質量所需的費用估計
實在不能定量計算的,應作定性描述
3.識別計算項目的外部效果時需注意:
注意不能重復計算和虛假擴大:已記入直接效益、費用中的不應再在外部效果中計算;該外部效果是否確應歸于所評價項目;
4.采用調整項目范圍的辦法,解決外部效果計算困難:將項目范圍擴大,將外部效果變?yōu)轫椖恳詢,從而相互抵消?/P>
5.對區(qū)域經濟和宏觀經濟影響較大的項目,需專門進行經濟影響分析,適當簡化外部效果分析。
【2011】下列關于項目經濟效益與費用識別基本要求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經濟效益與費用中不應包含轉移支付
B.經濟效益包括項目的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
C.經濟效益與費用的識別應以本國社會成員作為分析對象
D.經濟效益和費用識別的時間跨度應與財務分析的計算期一致
【答案】D
【解析】參見教材P350。
【2013年】下列科目中,屬于項目費用效益分析中的轉移支付的有( )。
A.流動資產中的產成品
B.國內借款利息
C.國外借款利息
D.引進設備關稅
E.漲價預備費
【答案】BD
【解析】參見教材P351。
2019咨詢工程師培訓招生:含四科精講班+沖刺班+習題班;包含全真摸底評測(評測后老師點評),助力備考
查看詳情 | 進入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