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檔案文獻編纂學試題_第2頁
來源:
考試網 [ 2012年2月3日 ] 【大 中 小】
5.僅包含一個作者的結集方式稱為( )
A.總集 B.合集
C.全集 D.別集
6.檔案文獻編纂中查找檔案文獻,應該首先入手的是查找( 。
A.間接檔案全宗 B.直接檔案全宗
C.圖書館 D.博物館
7.宋代學者鄭樵提出的“求書八法”中“即類以求”是指( )
A.按各種文獻所屬類別去查找材料
B.從與所需文獻相關聯(lián)的其他類別去查找材料
C.根據文獻與地區(qū)的各種關系去查找材料
D.根據文獻資料所屬的學派去查找材料
8.文獻諸版本中最早形成的版本,稱為( )
A.翻刻本 B.遞修本
C.祖本 D.三朝本
9.太平天國的文書制度規(guī)定,凡官員上奏天王都叫作( )
A.題本 B.奏本
C.奏折 D.本章
10.按照民國以前的文書格式,往往在上款署( )
A.文書的起草者的姓名與職銜 B.文書的受文者的姓名與職銜
C.文書的作者的姓名與職銜 D.文書的傳達者的姓名與職銜
11.抬頭制度開始于( 。
A.秦 B.戰(zhàn)國
C.漢 D.西周
12.1990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及新聞出版署修訂發(fā)布《標點符號用法》,其中規(guī)定的標點符號共( 。
A.16種 B.17種
C.18種 D.19種
13.以同書之祖本或別本對讀,遇不同之處,則注于其旁。這種?狈椒ū环Q為( )
A.本校法 B.對校法
C.他校法 D.理校法
14.按照公文結構分段,清末至民國的公文,大多可分為( )
A.一段 B.二段
C.四段 D.五段
15.檔案文獻標題中的地點成分是指( 。
A.文件內容所涉及的地點或場合 B.文件形成的地點或場合
C.文件經過的地點或場合 D.受文者所處的地點或場合
16.標題“中共山東省委通告第三十六號——關于失業(yè)工人運動工作的決議(1928年3月9日)”,從結構上看,該標題屬于( 。
A.基本型結構 B.強調型結構
C.雙解型結構 D.特殊型結構
責編:snr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