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的主流派別是( )
A.凱恩斯主義 B.新自由主義
C.社會民主主義 D.第三條道路
2.15、16世紀至19世紀中期,西方社會福利理念的基本特點是( )
A.國家福利理念
B.自助理念
C.自助、互助與國家保障相結(jié)合的社會福利理念
D.社會保障理念
3.西方早期社會福利思想更多地帶有( )
A.個人性 B.社會性
C.政府性 D.宗教性
4.中國古代早期社會福利思想的特點是( )
A.宗教性 B.重救助,輕預防
C.倫理性 D.不系統(tǒng)性
5.文藝復興運動的本質(zhì)內(nèi)容是( )
A.實現(xiàn)宗教生活的世俗化 B.提倡唯物主義
C.強調(diào)人的理性 D.建立以人為中心的新社會價值觀
6.歐文設想的理性社會制度是( )
A.法朗吉 B.新村
C.實業(yè)體系 D.太陽城
7.哪位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要建立共享共有、和諧自由的“大家庭聯(lián)盟”計劃?( )
A.魏特林 B.歐文
C.溫斯坦來 D.布朗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