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下列諸項中,屬于實證犯罪學派之觀點的有( )
A.起伏律 B.天生犯罪人論
C.犯罪飽和法則 D.自然犯罪觀
E.自由意志論
32.菲利的代表作品有( )
A.《刑罰原理》 B.《犯罪社會學》
C.《刑法學原理》 D.《犯罪學》
E.《社會主義與犯罪》
33.下列關(guān)于犯罪現(xiàn)象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經(jīng)濟增長并不必然引起犯罪增多
B.犯罪的表現(xiàn)形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
C.在中世紀的歐洲,侵犯宗教的行為往往被認為是最嚴重的犯罪
D.犯罪不是與人類社會同時產(chǎn)生的,而是在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才出現(xiàn)的
E.特定的社會變遷與經(jīng)濟進程對不同制度國家的犯罪現(xiàn)象發(fā)生相同或相似的影響
34.下列關(guān)于模仿論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模仿論是薩瑟蘭提出來的
B.模仿過程中,人們接觸愈密切就愈可能相互模仿
C.模仿是指人按照一定的榜樣實施特定動作和行為的過程
D.媒體的暴力鏡頭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模仿,進而容易產(chǎn)生暴力犯罪
E.一個人走向犯罪道路是后天受社會風氣、風俗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并不是先天決定的
35.下列關(guān)于犯罪人的表述,錯誤的是( )
A.重新犯罪人就是累犯
B.《犯罪人論》是龍勃羅梭的代表作
C.犯罪人分類與刑事責任個別化有關(guān)
D.變態(tài)人格者實施犯罪一般都具有預謀性和計劃性
E.女性犯罪人多實施非暴力性的賣淫、詐騙、殺嬰等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