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已知標準差為10,算術平均數為4,則標準差系數為
A.2 B.2.5
C.5 D.無法計算
12.浙江省人口密度為451人/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是
A.無名數 B.結構相對數
C.比較相對數 D.強度相對數
13.如果采用五項移動平均法修勻時間數列,那么所得修勻數列比原數列首尾各少
A.一項數值 B.二項數值
C.三項數值 D.四項數值
14.動態(tài)數列中各個指標數值可以相加的是
A.時點數列 B.時期數列
C.相對數動態(tài)數列 D.平均數動態(tài)數列
15.以某市1999年的鋼產量為最初水平ao,2009年的鋼產量為最末水平an,計算該市鋼產量的年平均發(fā)展速度,須開
A.8次方 B.9次方
C.10次方 D.11次方
16.結構相對指標是
A.報告期水平與基期水平之比 B.甲單位水平與乙單位水平之比
C.實際數與計劃數之比 D.總體部分數值與總體全部數值之比
17.中位數
A.是一種代表值 B.是最常見的數值
C.不是一種代表值 D.是一種變化趨勢
18.統(tǒng)計分組必須遵循的兩個重要原則是
A.實用與科學 B.科學與合理
C.互補與無窮 D.窮舉與互斥
19.一個總體單位
A.只能有一個標志 B.只能有一個指標
C.可以有多個標志 D.可以有多個指標
20.人口數與出生人數
A.前者是時期指標而后者是時點指標 B.前者是時點指標而后者是時期指標
C.兩者都是時點指標 D.兩者都是時期指標
21.關于統(tǒng)計誤差,以下表述錯誤的是
A.非抽樣誤差是因破壞隨機原則而產生 B.非抽樣誤差是一種代表性誤差
C.非抽樣誤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D.抽樣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22.變量數列的兩個構成要素是
A.變量值和頻數 B.指標值和頻數
C.時間和指標值 D.時間和頻數
23.標準差S的取值范圍是
A.S=0 B.S≤0
C.S≥0 D.0≤S≤1
24.如果生活費用指數上漲了20%,則現在1元錢
A.只值原來的0.8元 B.只值原來的0.83元
C.與原來的1元錢等值 D.無法與原來比較
25.編制質量指標綜合指數,同度量因素習慣上固定在
A.基期 B.報告期
C.計劃期 D.任意時期
26.如果變量x和變量y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說明這兩個變量之間是
A.負相關關系 B.完全相關關系
C.不存在線性相關 D.完全不相關
27.某市國民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速度:2001-2003年為13%,2004-2005年為9%,則這5年的平均增長速度為
28.回歸方程Y=8-4X,表示X每增加一個單位,Y
A.減少2個單位 B.減少4個單位
C.增加2個單位 D.減少8個單位
29.其它條件不變,如果允許誤差縮小為原來的二分之一,則樣本容量
A.擴大為原來的4倍 B.擴大為原來的2倍
C.縮小為原來的二分之一 D.縮小為原來的四分之一
30.成數方差的最大值,是當P值趨近于
A.0.1 B.0.9
C.0.8 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