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判斷下列各題,在答題紙相應位置正確的涂“A”,錯誤的涂“B”。
11.滿足不需要挑選、不經修配或調整便可互相替換裝配這個條件即可判定為互換性。
12.使用的量塊數目越多,組合出的尺寸越準確。
13.公差通常為正,在個別情況下也可以為負或零。
14.可逆要求應用于最大實體要求時,當其形位誤差小于給定的形位公差,允許實際尺寸超出最大實體尺寸。
15.零件的尺寸公差等級愈高,則該零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愈小。由此可知,表面粗糙度要求很小的零件,則其尺寸公差亦必定很小。
16.要提高封閉環(huán)的精確度,就要增大各組成環(huán)的公差值。
17.光滑極限量規(guī)是依據包容原則綜合檢驗光滑工件的尺寸與形狀的無刻度檢具。
18.與軸徑配合的滾動軸承內圈的內徑是基孔制的直徑,所以該孔的上偏差為正值,下偏差為零。
19.齒向誤差是齒輪傳動載荷分布均勻性的主要控制指標之一。
20.測量工件時,由于測量溫度變化產生的測量誤差屬于環(huán)境誤差。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21.在實際使用中,量塊按級使用時,量塊的尺寸為標稱尺寸,忽略其______誤差;按等使用時,量塊的尺寸為實際尺寸,僅忽略了檢定時的______誤差。
22.基本偏差為m的軸的公差帶與基準孔H形成______配合,基本偏差為r的軸的公差帶與基準孔H形成______配合。
23.公差原則中,______要求通常用于保證孔、軸的配合性質;______要求通常用于只要求裝配互換的幾何要素。
24.測量或評定表面粗糙度時所規(guī)定的一段基準線長度叫做______。同一零件,工作表面應比非工作表面粗糙度數值______。
25. mm的軸的基本偏差為______mm,公差為______mm。
26.增環(huán)是指它的變動引起封閉環(huán)______變動的組成環(huán);減環(huán)是指它的變動引起封閉環(huán)______變動的組成環(huán)。
27.光滑極限量規(guī)按用途分為工作量規(guī)、______、______三種類型。
28.齒輪副側隙的作用在于______和______。
29.測量方法按計量器具示值是否為被測幾何量的量值分為______測量和______測量。
30. 的最大實體尺寸為______mm, 的最大實體尺寸為______mm。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1.基軸制
32.配合公差
33.輪廓要素
34.獨立原則
五、標注題(本大題10分)
35.將圖1中錯誤的形位公差標注方法改正過來,把正確的標注在答題紙上。(不得改變形位公差項目及被測要素)。
圖1
六、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計算下列各組配合的極限盈隙指標及配合公差,指出配合類型,并畫出孔、軸的公差帶示意圖。
36.孔為 mm,軸為 mm;
37.孔為 mm,軸為 mm。
七、綜合應用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查表1計算下列孔和軸的工作量規(guī)(通規(guī)和止規(guī))的工作部分的上下偏差。
表1(μm)
工件基本 尺寸/mm |
IT6 |
IT7 |
IT8 | ||||||
IT6 |
T |
Z |
IT7 |
T |
Z |
IT8 |
T |
Z | |
>18~30 |
13 |
2 |
2.4 |
21 |
2.4 |
3.4 |
33 |
3.4 |
5 |
>30~50 |
16 |
2.4 |
2.8 |
25 |
3 |
4 |
39 |
4 |
6 |
>50~80 |
19 |
2.8 |
3.4 |
30 |
3.6 |
4.6 |
46 |
4.6 |
7 |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