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題:
一、單選
1、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
2、現代生產力系統的滲透性因素是指教育
3、下列各項中,屬于經濟社會形態(tài)序列的是封建社會
4、社會改革和社會革命都根源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5、以私有制為基礎的 商品經濟的基礎矛盾是。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
6、除了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外,剩余價值率還可以表示為剩余勞動時間 與必要勞動時間的比率
7、勞動力價值決定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包含歷史和道德的因素
8、資產階級道德觀的基本原則是利己主義
9、資金循環(huán)中實現價值增殖的階段是。生產階段
10、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實現的條件下,第一部類生產的全部產品的總價值應 等于兩大部類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總和
11、資本主義的生產成本可用字母表示為。c+v
12、決定利息量的因素是。借貸資本總額和利息率
13、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機構是股東大會
14、壟斷組織獲取壟斷利潤的主要形式是壟斷價格
15、從資本形態(tài)上看,資本輸出的基本形式是,借貸資本輸出和生產資本輸出
16、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成為壟斷資本國際經濟組織載體的新的壟斷組織形式是,國際壟斷聯盟
17、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同時勝利論的是馬克思、恩格斯
18、無產階級專政的最終目標是:消滅剝削進入無產階級社會
19、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不同
20、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分配原則
21、亞當斯密和大衛(wèi)李嘉圖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22、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在于如何正確回答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
23、金、銀、銅、鐵、鋁等同金屬的關系屬于:個別與一般的關系
2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從根本上說是由于:新事物較舊事物更符合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25、認識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形勢,我們要分清楚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時又不能忽略支流。這里依據的哲學道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
26、下列各項中,正確說明意思能動性的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27、下列各項中,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區(qū)別在于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觀點是。時間是認識的基礎的觀點
28、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實踐—認識—實踐
29、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直接性,另一個是形象性
30、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在真理觀上的對立,表現在是否承認。真理具有相對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