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外新聞作品研究試題
課程代碼:0066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
均無分。
1.當新聞作品的研究者通過對新聞作品的閱讀,形成印象的感知,其認識就進入了( )
A.感性認識階段 B.理性階段
C.立體思維階段 D.求異思維階段
2.“倒金字塔結(jié)構(gòu)”是西方新聞界哪一種新聞體裁的固定結(jié)構(gòu)模式?( )
A.通訊 B.消息
C.特寫 D.深度報道
3.下列關于新聞作品特點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新聞的真實性要求新聞不僅要確保具體事實本身的準確無誤,還要求在總體上及發(fā)展趨勢上與客觀世界的總體
面貌保持一致。
B.新聞要求迅速及時,即“唯快是好”。
C.新聞價值的重要性要素是一個可變性要求,某些人認為重要的事件,但另一些人可
能并不關注。
D.新聞要求新鮮,但有些時候,一些事件雖不是新近發(fā)生的,但仍具有較強的新聞價
值,值得報道。
4.下列著名記者中,以采訪世界政治風云人物而聞名于世的是( )
A.范長江 B.柏生
C.埃德加•斯諾 D.法拉奇
5.在新聞作品研究中,要透過事實表面現(xiàn)象實現(xiàn)對其本質(zhì)內(nèi)涵的理解,主要依靠的是研究者的( )
A.感性思維 B.創(chuàng)造性思維
C.理性思維 D.求異思維
6.《文心雕龍•知音》云:“慷慨者逆聲而擊節(jié),醞籍者見密而高蹈,浮慧者觀綺而躍心,愛奇者聞詭而驚聽。”
如果將這句話運用到新聞作品的鑒賞中,則可以認為它較為貼近地說明了鑒賞者的( )
A.創(chuàng)造性 B.客觀性
C.主觀性 D.發(fā)散性
7.新聞《金山同志追悼會在京舉行》的作者是( )
A.柏生 B.范長江
C.穆青 D.郭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