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泰戈爾
1.泰戈爾
印度近代文學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
劇本:(略)
長篇小說:《戈拉》、《沉船》。
短篇小說:《喀布爾人》、《摩訶摩耶》等。
敘事長詩:《兩畝地》
2.泰戈爾的泛神論
——泰戈爾的宗教哲學思想的主要觀點在于,他在印度傳統(tǒng)宗教和西方近代泛神論的基礎上,信仰神存在于萬物之中,人與萬物都是神的表現(xiàn)。這種觀點既具有抗議現(xiàn)實的不合理,追求和諧統(tǒng)一進步性的一面,又有超越現(xiàn)實、神秘朦朧的一面。他的“泛神論”思想在詩集《吉檀迦利》中得到集中的表現(xiàn)。
3.《吉檀迦利》的思想內容
(1)表達了詩人對渴望與神結合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達到這種境界后的快樂,寫出了詩人雖強烈追求但卻難以達到合而為一境界的痛苦,及詩人經(jīng)過不懈追求,達到合而為一理想境界的歡樂。
。2)泰戈爾心目中的神,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中,“在最貧賤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通過對神的禮贊,表達出自己的人生理想。
。3)詩人筆下的神十分神秘,他不是高高在上一神教者供奉的神,而是化作萬物之中。詩人正是借“泛神”的思想,來表現(xiàn)生活的真理。神,既可求,又縹緲;既實際,又神秘。這種種特征糅和在一起,構成了《吉檀迦利》的神秘色彩,反映出作家進行理想探索的矛盾心理與一切必歸和諧的哲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