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莫里哀
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是他的藝名。
1、莫里哀創(chuàng)作的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奠基時期),早期的風俗喜劇,主要是滑稽劇和情節(jié)喜劇。(《冒失鬼》《情敵》)
。2)第二階段(開創(chuàng)時期)。主要是社會風俗劇。進巴黎后的第一個作品是《可笑的女才子》。
《太太(婦人)學堂》是莫里哀性格喜劇和近代社會問題劇的開端,標志著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形成,同時又開了歐洲近代社會問題劇之先河。
。3)第三階段(全盛時期)。主要是諷刺喜劇。
揭露宗教騙子的《偽君子》;(代表莫里哀一生最高的成就)鞭撻貴族惡行敗德的《堂璜》;
諷刺貴族勾心斗角、虛偽做作的《恨世者》;嘲笑資產(chǎn)階級貪婪、吝嗇和虛榮的《吝嗇鬼》;
(4)第四階段,主要是輕松幽默的滑稽劇和芭蕾舞劇。
晚期的情節(jié)喜劇《史嘉本的詭計》是莫里哀最富人民性的劇本之一。
2、守財奴阿巴公的形象:
[前有莎士比亞的夏洛克;后有巴爾扎克的葛朗臺。]
阿巴公是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大師莫里哀的劇作《吝嗇鬼》的主人公。阿巴公是個高利貸者,為了金錢,他要兒子娶個又老又丑的有錢寡婦,要女兒嫁給富有的、年過半百的老頭……他愛財勝過一切,金錢是他的命根子,他把搜刮來的錢埋在地下,在生活上吝嗇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金錢的貪欲泯滅了他的良心,父子之情、天倫之樂全部淹沒在金錢至上的冷酷之中。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資產(chǎn)階級拜金主義的本性。莫里哀用諷刺夸張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巴公這個典型的資產(chǎn)階級守財奴形象。阿巴公成了“守財奴”、“吝嗇鬼”的代名詞。
3、《偽君子》的主題:
《偽君子》是一部五幕詩體諷刺喜劇,代表了莫里哀一生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
《偽君子》通過對心如蛇蝎的答爾丟夫偽裝虔誠的揭露與鞭撻,矛頭直指教會,突出地批判了宗教偽善的欺騙性與危害性,引起了人民群眾對宗教教義和宗教上層人物的懷疑,具有強烈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民主傾向。對宗教偽善的欺騙性與危害性的揭露與鞭撻,就是《偽君子》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