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歷史學派的解體及影響
1.歷史學派的解體:
從1890年俾斯麥下臺和取消反社會主義者的“非常法”后,新歷史學派存在的基礎就開始動搖。進入了衰退和解體的過程。
歷史學派解體的原因:在理論方面,衰落的原因是:奧地利門格爾對施莫勒方法論的批判,還有新歷史學派內部韋伯和桑巴特的自我批評。
(1)1883年,門格爾發(fā)表《關于社會科學,特別是經濟學方法論的研究》,批判歷史學派不能區(qū)別理論科學、歷史科學和政策實踐的關系,把經濟現象的歷史記述同經濟理論的歷史相混淆,在方法論上缺乏理論分析和抽象方法,陷入了世俗的經驗主義。它缺乏“精密的方法”,放棄了對“精密科學和精密規(guī)律”的研究。門格爾強調理論經濟學正像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化學一樣。門格爾主張理論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而歷史只不過是它的補充。
施莫勒立即在《施莫勒年鑒》(1883年)發(fā)表了反駁文章《國家科學和社會社學的方法論問題》主要敘述了自己的方法論,避免從正面批判門格爾。他說:某一科學雖然在一個時期主要采用了論述的方法,它并沒有任何忽視理論的地方,而毋寧為理論準備其必要的基礎,……將來國民經濟學必然迎來一個新的時期,而它也只有在利用現在所做的全部歷史的和敘述的資料以及統計的資料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他批評門格爾為獲得”精密規(guī)律“而假定以”經濟人“和”利己心“為出發(fā)點!边@是完全不知道社會,鉆進象牙塔內的一種樸素的想法“。他強調”一切思維和認識都自然要進行抽象,但不能利用抽象來取代國民經濟方面的研究和它的真理。抽象并不像幽靈那樣的幻想,像做夢那樣的“魯賓遜故事”,要認識和發(fā)現科學的真理,正確的抽象才是重要的。他還指責門格爾絲毫也不理解歷史方法的根本立場及其必然性!
1884年,門格爾又發(fā)表《德國國民經濟學中歷史主義的謬誤》,以致友人的十六封書信形式出現,說施莫勒“在科學論爭的領域內是一個不合格的典型”。他將小冊子送給施莫勒,但后者僅附一封信又退還給門格爾。
這二人的爭論到此告一段落。但其門徒間的爭論卻持續(xù)了20多年。經濟思想史上稱此為“方法論之爭”。
內部原因:P290- P291 2.德國歷史學派的影響:
德國歷史學派對美國和日本影響最大。19世紀70——80年代,歷史學派思潮就進入美國?死、凡勃倫等人共同組成了“美國經濟學會”。歷史學派的經濟思想也是美國制度學派產生的先驅。
1882年,歷史學派經濟學進入日本。德國歷史學派經濟學進入日本后,就成為了日本國立大學的“官學”,其影響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它對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和發(fā)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