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廣告效果的測定方法:
1、審查判斷法;2、再認識實驗;3、再現(xiàn)實驗;4、試銷;
公眾態(tài)度的直接測定
一、自我評定法
1、總加量表法、美國心理學家利克特,又稱利克特量表
2、社會距離尺度法、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布加達斯
二、自由反應法
1、問答法
2、投射法
3、語句完成法
三、行為觀察法
“自我防御”機能:害怕自己反映的真實態(tài)度不符合社會及所處群體的規(guī)范與準則
公眾逆反心理:
接受組織傳播的信息后,按照信息的方向作出相應的心理反應,叫做順向心理反應
如果公眾接收的信息超過其忍受的限度,就會逆信息方向作出相反的心理反應,這種心理反應就是逆反心理
公眾逆反心理就是公共關系傳播作用于公眾的信息超過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而產生的一種相反的心理體驗,是公眾有意脫離公共關系傳播信息的思維軌道,進行反向思維的心理傾向
常見逆反心理表現(xiàn)形式:
1、感覺逆反
2、廣告逆反(手法單一化、雷同化,過分渲染、夸大、吹噓)
3、價格逆反(買漲不買跌、越漲價越搶購,越降價越不買)
另外還有購買現(xiàn)場的說服逆反,名人權威的示范逆反,社會公眾的輿論逆反,消費時尚的流行逆反,消費觀念與方式的超前或滯后逆反
另兩種經常出現(xiàn)的逆反心理:自我價值保護逆反和過度禁止性逆反:在自我保護動機的推動下,人們對外界勸導或影響所作出的反向反應,就是自我價值保護逆反
理由不充分而過度禁止某些事物或行為,反而會激發(fā)人們更強烈的探究欲望
無論何種形式的逆反,在心理機制上都是由于公共關系傳播給公眾的信息超過了其所能接受的限度,從而削弱、抑制公眾的感受力,使之發(fā)生逆向轉化
導致消費者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需要、欲望、個性、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群體壓力、社會潮流
公眾逆反行為模式 P189
針對逆反心理及行為的應對策略
1、根據(jù)相關公眾的感受限度,調整公共關系傳播的內容和強度,避免逆反心理的產生
2、及時采取引導和調節(jié)措施,力求在萌生階段使逆反心理得到扭轉
3、有意設置刺激誘因,促成預期的逆反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