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
1、影響織物起毛、起球的因素主要有哪幾個因素?
答:A、纖維原料:纖維的耐疲勞性對毛球形成后是否容易脫落有密切關系。由強度 高、延伸性好、彈性回復性好的纖維制成的織物起球現(xiàn)象比較嚴重。另外,纖維的 長度、細度和斷面形態(tài)與織物起毛、起球也有較大的關系。由較短纖維制成的織物 起毛、起球程度,比由較長纖維制成的織物嚴重;細纖維比粗纖維易于起球;斷面 接近圓形的纖維比其他斷面形態(tài)的纖維易于起毛、起球。 B、紗線結構:精梳紗中纖維的排列較為平直,短纖維含量少,所用纖維一般較長, 所以精梳織物一般不易起毛、起球。紗線捻度較大時,纖維之間抱合較好,因而隨 紗線的捻度增大,織物的起毛、起球程度降低。紗線的條干不勻,會在粗節(jié)處容易 起毛、起球,因為粗節(jié)處捻度小,纖維容易從紗身中抽拔出來。單紗織物一般比股 線織物易于起毛、起球。 C、織物結構:結構疏松的織物比結構緊密的織物容易起毛、起球。 D、后整理:燒毛、剪毛、定形和樹脂整理等對織物的起毛、起球性能影響很大。例 如滌/ 2、織物透氣性與服裝舒適性的關系? 答:織物的透氣性與服裝的舒適性關系密切。首先,它與服裝的隔熱性能有關。在 有風時,如果外層服裝的面料透氣性越好,則服裝的隔熱性能越差。因此,對于在 寒冷環(huán)境中穿著的外層服裝,要求有較小的透氣性,以提高整體服裝的防寒保暖性 能。其次,織物的透氣性還與織物的透濕性能有關,對于同種纖維的織物,如果對 空氣容易透通,則對水蒸氣也容易透通。可用織物透氣儀測定織物的透氣性。影響 織物透氣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中直通孔的大小和多少,并且受纖維的截面形態(tài)、紗 線細度、體積質量、織物的密度、厚度、組織和表面特征以及染整后加工等多種因 素的影響:
3、織物透氣性的變化規(guī)律?
答:A、當經(jīng)緯紗細度不變而經(jīng)密或緯密增加時,織物的透氣性降低。 B、當織物密度不變而經(jīng)緯紗細度變細,織物的透氣性增加。 C、當保持織物的緊度不變,而采用不同的紗線線密度和密度相配合時,織物的透氣 23 08 服裝藝術設計 2 班專用性隨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D、同樣的紗線線密度、密度和織物組織條件下,織物的透氣性隨紗線捻度的增加而 增加。 E、 、織物的透氣性隨織物中浮長線的增長而增加。其他條件相同時,平紋組織織物 的透氣性最小,斜紋組織織物的透氣性較大,緞紋組織織物的透氣性最大。 F、織物后整理對織物透氣性有很大影響?椢锝(jīng)后整理,一般透氣性降低。涂層整 理甚至可以將織物透氣性降為零。 G、織物的回潮率對透氣性有明顯影響?椢镂鼭窈螅笟庑韵陆。 H、大多數(shù)異形纖維織物比圓形纖維織物透氣性好。
4、影響織物冷暖感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答:A、纖維原料:首先,纖維的導熱系數(shù)和比熱都會影響織物的接觸冷暖感。纖維 的導熱系數(shù)和比熱的值越大,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織物的接觸冷感就越強。 B、 紗線結構: 紗線結構的蓬松程度及毛羽的長短多寡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織物的 冷暖感。其他條件相同時,短纖紗織物一般比普通長絲紗織物的冷感弱;空氣變形 紗織物比普通長絲紗織物的冷感弱;粗紡毛織物比精紡毛織物的暖感強;腈綸膨體 紗織物比普通腈綸短纖紗織物的暖感強。圈圈紗、雪尼爾紗織物比普通短纖紗織物 的暖感強。 C、織物結構:織物組織及經(jīng)緯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織物的冷暖感。 D、織物后整理:有些后整理工序對織物的表面結構有很大的改變,如縮絨、磨毛、 起 絨、拉毛等工序能增加織物表面的絨毛,使織物內靜止空氣含量增加并使織物與皮 膚接觸的表面積減小,因此能提高織物的溫暖感;另外一些工序,如燒毛、絲光、 電光等工序有減少織物表面的毛羽或使織物表面光滑的作用,因此會增加織物的冷 感。 E、織物含水:織物的含水率越大,冷感也越強。因此,冬天的衣服汗?jié)窈髸杏X很 冰涼,易使人感冒。 F、織物存放環(huán)境的溫度:織物存放環(huán)境的溫度越低,織物的冷感也越強。 G、服裝壓力:服裝壓力越大,服裝與皮膚的貼緊程度越高,織物與皮膚的接觸面積 就越大,因此冷感越強。但是,服裝壓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冷感就幾乎不再變化。
5、影響織物刺癢感的因素?
答:從織物本身而言,刺癢感主要與織物表面纖維(毛羽)的粗細、多少、長短以 及纖維在 織物中滑移的難易有關。其中,纖維的粗細程度和初始模量是影響織物刺癢感最重 要的因素。纖維越粗,纖維的初始模量越大,越容易導致織物產生刺癢感。其次, 織物表面粗纖維的含量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粗纖維的含量越高,織物的刺癢感 也越強。紗線和織物結構對織物刺癢感有一定作用,對于同樣的纖維,結構疏松的 織物較結構緊密的織物刺癢感要弱一些。
6、織物手感的主觀評定的優(yōu)點和缺點?
答:織物手感的評定傳統(tǒng)上是采用主觀評定的方法,即由有經(jīng)驗的人員用手觸摸、 攥握織物,然后對織物的手感做出評價。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簡便快速。但是,這種 方法由于受評判人員的經(jīng)驗及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響,評定結果往往因人、因地、 因時而異,有一定的局限性。
7、實際穿著試驗和儀器試驗各自的特點?
答:A、把織物試樣做成衣褲、襪子和手套等,組織合適的人員進行穿著,待一定時 間后,觀察與分析衣褲、襪子和手套等各部位的損壞情況。穿著試驗的優(yōu)點是比較 符合實際穿著情況。缺點是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試驗結果的精度和 重現(xiàn)性較差,且組織工 作很復雜。 B、利用試驗儀器,模擬織物在穿著過程中的磨損方式對織物進行磨損試驗,并根據(jù) 磨損結果對織物的耐磨性能進行評價。儀器試驗的優(yōu)點是省時、省力、省錢,試驗 結果的精度和重現(xiàn)性較高。
8、各類織物的評等依據(jù)是什么?
答:A、本色棉布和滌/棉布 按物理指標、棉結雜質、布面疵點評等。物理指標 包括經(jīng)緯密度和經(jīng)緯向斷裂強度。棉結雜質用疵點合格率來表示。布面疵點是指織 疵和紗線疵點。 B、印染棉布 由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兩者的品等結合評定。內在質量為斷裂強度、 經(jīng)緯密度、縮水率和染色牢度,按匹評等;外觀質量指布面疵點,按匹評等。 C、毛織物按實物質量、物理指標、染色牢度和外觀疵點四項評等。物理指標包括幅 寬、平方米重量、斷裂強度、縮水率和非毛纖維含量等。實物質量指外觀、手感、 風格等,由檢驗者對織物進行“捏、摸、抓、看”后對比標樣進行評定。 D、絲織物按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兩方面進行評等。內在質量包括長度、幅寬、經(jīng)緯 密度、重量、斷裂強度、縮水率等物理機械指標和染色牢度。外觀質量指織、練、 染、印、整過程中產生的疵點。 E、苧麻布 坯布按物理性能和外觀疵點分等。物理性能包括斷裂強度和密度。印染 布按內在質量和外觀疵點評等。內在質量包括斷裂強度、經(jīng)緯密度、縮水率和染色 牢度。 F、針織物 內衣用布以批為單位按物理指標評等。評等內容包括橫密、縱密、平方 米干重和強力。外衣用布、彈力滌綸經(jīng)編布和緯編布,按物理指標和外觀疵點結合 評等。經(jīng)編針織物的物理指標包括線圈密度、幅寬、平方米干重、斷裂強度。緯編 針織物的物理指標包括幅寬和平方米干重。 G、 非織造布其品質評等標準在國內尚處于企業(yè)試行階段, 也分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 兩個方面。